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不能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过去一年,她走访了国内多所乡村小学,调研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她今年在提案中建议,应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业编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3月9日《广州日报》)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1600万人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余大多数是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障碍患者。心理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后果,形成大量的自杀群体。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40%患有抑郁症。还有统计数据显示,心理疾病给欧洲各国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3%-4%。
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健康干预的体系已成为共识,也成为各国一致性行动。时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患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贵州一中学高一学生因为成绩差、上课迟到、睡觉等原因,三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反省,跳楼自杀;湖南新化县一名小学生,因为被老师在走廊罚站,跳楼身亡;江苏常熟市,一个年仅15岁的男孩,与父亲因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从自家阳台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寄托,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从科学常识来说,心理健康关注得越早,心理问题干预得越及时,则造成的危害性越小。不过就现实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非常薄弱的阶段,无论从思想认识、重视程度还是相应的措施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形势已相当逼人,不过“谁来落实”“怎么执行”依然没有找到答案,也未能见到行动。
第十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90多万名持证的心理咨询师,而仅有3万~4万人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专兼职工作,90%以上的心理咨询师持证而未从业,并且心理咨询师普遍集中在大城市。这种状况既有激情的反差性,也足以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体系存在巨大缺陷。要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转变“温吞水”的执行力度,从教育行业开始入手进行基础性构建。
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健康的心理,在学校就能科学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其终生都会因此受益。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其重要性,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其首要之举就是解决“准来干”的力量配备,按照比例给每所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让心理健康教育的事有人做,迈开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欲达而无速”的停滞状况才会得到根本改善,“停留在纸面”的局面才会破题。
人的问题是教育关键的因素,这方面可以效仿体育教师补短的经验,通过专项编制解决入口,划定硬条件促成主动性,同时把补短纳入教育成效评估,实现导向机制的调整,让指挥棒发挥“调动各方”的作用,才能避免政策“悬空”。“谁来做”“怎么做”和“做得好”是一个递进关系,环环相扣才能形成系统性构建。正如翟美卿代表所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补短也需要从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业编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纳入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等多个层面入手,这一历史欠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补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全社会心理健康干预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应尽快付诸行动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