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晚,新一期《奇葩说》的辩题引起关注,#要不要在家长群里跟风吹捧老师#引来网友广泛讨论,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过4亿。有网友担心不跟风,孩子会被穿小鞋;有网友就认为,从众去吹捧很低效,根本起不到想要的作用;而老师则觉得很尴尬,不知该怎么回,还有老师认为,家长“平时好好配合,比啥吹捧都强”。(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吹捧是个贬义词,吹捧老师本不对,不管在什么地方,将家长群变成“吹捧群”更是不可。吹捧老师,是一种媚俗,跟风吹捧更让人觉得厌恶。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职责,老师对学生的体贴也是出于一种职业,当然,也有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表现出对学生十足的关爱。对此,家长是心存感激的,对于老师为学生做的事,家长可以在群里表达“谢意”,说声“谢谢”,但吹捧却是不应该的,一方面玷污了师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纯洁的感情,另一方面会使“家长群”这个老师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桥梁变得庸俗化,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两败俱伤的结果,老师经常被吹捧,会得意忘形,变得飘飘然,家长也会将吹捧老师当作主要任务,和老师正常的交流也会被搁置一边。教育学生的事反而会变得不重要了。家长也会更紧张和老师的关系,连吹捧也变得争先恐后,如网友所说,“别人都吹,你吹不吹?要是就我不吹,他/她对我娃印象不好呢?会不会给我娃穿小鞋?”如此,教育还有公平吗?老师还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吗?当然,吹捧多了,老师也会不适应的,一旦老师习惯于吹捧,那老师可能很难进步了,一个不虚心接受批评的老师,是很难进步的,这岂非要“毁”掉一个老师?
对于家长吹捧的事,学校老师要有足够的警惕性。首先,学校要给家长群立规矩,要提醒老师,要用制度来规范“家长群”。有老师称,我每次发完通知,后面都要加上一句“有问题私聊我,无问题无需回复”,如此做,能够节省很多麻烦;其次,老师要事先声明,“家长群”
不能吹捧,不能吹捧老师,不能相互吹捧,一旦有苗头,老师要及时阻止,决不能手软,老师一旦表现出无所谓,甚至有“喜欢”的样子,那就会使“家长群”变成“吹捧群”了;再次,家长也要洁身自好,不要误认为,吹捧老师可以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试想,每一个家长都吹捧了,还有什么效果?当一个老师变得势利了,岂非很可怕?还能公平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无论是吹捧老师,还是给老师送礼,将教师节变成“送礼节”,这都是对教育良好生态的“戕害”。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用制度,通过严厉的监管和惩罚倒逼老师做好师德高尚的老师;也需要老师洁身自好,谨慎自己的言行,不要被家长的“糖衣炮弹”给害了;也需要家长不搞歪风邪气,保持家校沟通的无私,要知道,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你们是领路人,而不是将孩子带向“坏路”。
吹捧老师本不对,怎么可以跟风吹捧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