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飞上月宫的嫦娥回不了人间,而糟蹋了地球资源的人类,至今也飞不去另一个星球定居,只能力挽狂澜,利用智慧来解决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
中秋节两天前过去了,月亮继续循其规律,圆了又缺,缺了再圆。受困于凡尘的人眼前面对和中秋关系最密切的懊恼问题,相信是吃不完的月饼该如何解决。
去年此时,记者做个小调查,在地铁站访问了20个家庭,发现这些家庭在中秋后还剩下27盒月饼,平均每户还有一盒月饼没吃完。有受访者说会慢慢吃完它,也有人说节一过就不想再吃,但不知该怎么处理剩余的月饼。
一年前的剩余月饼最终是否成为食物垃圾已无从知道,但今年这些受访者还有没有面对同样的困扰却令人好奇。
以本月初议员在国会讨论包装与食物浪费时,“应时应景”地谈论起人们在中秋互赠月饼和月饼包装,显然包括月饼在内的食物垃圾这个问题一直是进行式。
政府在零废弃总蓝图里,把食物垃圾列为三大垃圾源头之一,并制定可持续资源法令来减少浪费。这包括通过研究和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尽最大能力做资源回收与再循环。
当食物无法适时下肚,它就会沦为食物垃圾或厨余。据环境及水源部资料,本地去年制造了76万3000公吨食物垃圾,其中一半来自家庭住户,其余来自食品制造商、酒店、购物中心和小贩中心。不过,只有17%的食物垃圾得以再循环。
国家环境局自2009年起通过3R基金,已资助23家酒店和购物中心设立在地厨余处理系统,另外23家则把厨余运往乌鲁班丹用后水回收厂,与污泥水混合处理,产生可用于发电的生物能源。
为提高厨余再循环率,从2024年起,凡是制造大量食物垃圾的商业和工业设施,都须把厨余分开收集。大型酒店、购物中心、食物仓库以及食物制造厂、餐饮供应商所在的工业建筑等都受影响。
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协助个人和家庭更便捷地处理厨余?尤其炎热潮湿的天气,是处理迅速腐坏的食物垃圾的一大挑战。
去年8月淡滨尼组屋区试行厨余分类和再循环计划,在三个月内把超过4000公斤厨余处理成堆肥,成效令人鼓舞。
据了解,居民用袋子将食物垃圾放入特别设在组屋底层的厨余桶后,这些厨余就会送到淡滨尼天地的厨余处理器处理。厨余处理器可将厨余处理成非饮用水、液体营养素和堆肥。
暂且不论这个试验计划接下来会否正式全面地推行,但不妨思考这是不是最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又便民的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点子,能做到更高比率的再循环?
如果有科研人员能研究目前供工业使用的厨余处理器,在类似操作原理基础上,研发并改良成有如榨果汁机或即热型热水器般大小的轻便型家用厨余处理器,只要一开动就能把食物垃圾“榨”成无臭无味的粉末式堆肥。只要能够量产,并且价格是家家户户都负担得起的(或是规定新建的政府组屋与私宅单位必须有此配备),让每户人家可以随时处理厨余,那该是造福人们的事。
一旦在家处理厨余就像餐后清洗锅碗瓢盆那么方便,而且由厨余转变成的肥料,还能用来灌溉自家种植的花草或转卖给农家,相信有助于推广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处理的环保理念。
即使厨余处理器无法成为家里必备电器,退而求其次,若能做到每一座组屋及私人公寓,都能装个具备这些功能,又不太占位的机器,让居民共用,相信还是对提高厨余再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大有裨益。
举头望明月,飞上月宫的嫦娥回不了人间,而糟蹋了地球资源的人类,至今也飞不去另一个星球定居,只能力挽狂澜,利用智慧来解决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
向月亮许个小小的心愿吧,让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点子能成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