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近8000公里,辗转约30小时,这是留学意大利的小杨的返乡足迹。小杨没有想到是,自己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段回国Vlog竟然引发如潮的评论,留言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网友称他“回国添乱”“千里投毒”等等。
前段时间,海外留学生支援国内抗疫的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可近段时间,在有关留学生归国的新闻评论区中,激烈的、恶意的、失去理性的质疑声屡屡刷屏出现。小杨的遭遇并不是少数情况。这让人不禁疑惑,舆论到底怎么了?从种种质疑声中,我们不难可能存在的几类制因。
其一是源于无端偏见的传染。日前,个别归国留学生的不当言行一度引发网友们的愤慨。厌恶的心态经由社交网络迅速被传染扩大,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声音,将归国留学生整体标签化,使之成为宣泄疫情焦虑与恐慌的对象。且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言:“传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迫使个人接受某些意见,而且能让他接受一些情感模式。”在偏见声中,欢迎归国留学生的声音也就被冲淡了。
其二是源于仇富心态的集中表达。近些年网络上,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能出国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不该被同情。少数人在潜意识里将“留学”等同于“移民”,将“送子出国”等同于“为富不仁”,将“接受海外教育”等用于“贬低国内教育”。此类自我矮化的心态促成了对留学群体的抨击。以至于,网络上一名13岁留学生妈妈恳求包机接孩子的新闻,竟受到了有心人无底线的挖苦和嘲笑。
其三是源于不科学不自知的“优越感”。时下国内趋于平复,国外疫情日渐严峻。一些人刚度过疫情危机,便热衷于用看客心态嘲笑国外疫情。进而将归国留学生归为“逃难者”“异乡人”,用充斥着地域歧视的抨击和谩骂展现自己的“安全优越感”。殊不知,疫情来势汹汹,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应该厌弃的是病毒,而不是返回祖国的同胞。站在安全的地方居高临下,将所有归国的人预设为“病毒携带者”,与两个月前歧视华人的海外群体又有何异?
自然,舆论可以用宽解的语气说:“公道自在人心”“带偏见的是少数人”等等。可实际上,放任偏见与歧视,任由恶意与冷漠伤害无辜人,这不是一种社会公道,也不是民意所向。对此,广大媒体应该站出来,积极引导舆论,用理性正义的声音压倒恶意的言论,维护社会的公正!
在国内疫情严重之时,有数不清的海外留学生,竭尽全力捐赠物资,帮助国内疫区。当国外疫情严重之时,我们也应当欢迎他们回家。海外留学生高调爱国,如今却不得不低调回国,寒了的人心换不回真情。
看清质疑归国留学生背后的不良心态
发布时间:2020-03-19 09:15:12 阅读量: 作者: 严奇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