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周宇辉说,可以在小区出入口设置体温监测点、严格人员登记,但不应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小区。(12月16日新华网)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不少居民小区都采取了封闭管理措施,限制居民出入小区,这给许多已复工复产的上班族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笔者认为,“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小区”属于过度反应,这种做法也人为制造了恐慌,既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也很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及时予以纠偏。
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和安排,各地很多单位和企业已经陆续复工复产,一些上班簇上班已常态化。然而,由于小区采取了封闭式管理措施,给不少上班族出入小区带来了麻烦和不便。如一部分小区需要用人单位开证明才允许上班人员进出,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无处开证明则无法进出小区;还有小区规定了一周进出的数量,超过了就不给进出,甚至规定“只出不进”,上班出去了就不要回来,等等。一边是常态化上班,天天都需要进出小区,一边是小区严格管控,限制人员进出,双方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和纠纷,造成居民与管理者之间关系紧张。
不可否认,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小区封闭式管理限制人员进出,是阻断病毒传播有效举措。但是,在没有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小区,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小区,会给居民造成疫情更加严重的猜疑,不仅无助于防控疫情工作,还加重了居民的恐慌心理。而随着复工复产单位和企业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居民需要走出家门上班,如果还是按照假期和停工期对进出小区严格限制,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态称,不应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小区,可以说是给对防控疫情过度反应的小区善意提醒,不能再简单粗暴限制上班族的“脚步”。
笔者认为,居民小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该有过度反应,只要采取的措施科学、合理,防疫措施到位,对进出小区的人员按照防疫要求严格管理,完全可以阻断病毒传播。一方面,凭统一的出入证进出并登记,严格禁止非小区居民进入小区,对特殊情况需要联系小区内居民的外来人员,给予协助联系,防止病毒输入小区;另一方面,在小区出入口设置体温监测点,对小区居民包括上班族进出都进行一次体温测量,一旦发烧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时规劝去医院就诊,或居家隔离观察,以消除病毒传播的潜在隐患。此外,小区居民及上班族外出,也要做好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从而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小区防控疫情不能有过度反应之举,也不要疏于管理和防控,要通过严密、科学的防控措施,将新冠肺炎病毒拒之小区门外。
“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小区”属过度反应
发布时间:2020-02-17 09:57:12 阅读量: 作者: 丁家发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