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驾驶由涵养到底线

发布时间:2019-12-05 10:24:20 阅读量: 作者: 李振忠
———————————————————

  12月3日央视网消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童年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就用儿歌的方式教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昨天是第八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自2012年至今,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2.39亿辆增长至3.44亿辆,增长43.93%;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从2.61亿人增长至4.31亿人,增长65.13%,机动车保有量超过百万的城市从23个增加到66个。 

  交通安全实质并非止于“安全”二字,而是应当扩大到生命权。当驾驶行为一旦超出安全范围,就一定会造成伤亡事故,轻则皮肉受伤,重则丧失生命。因此,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早已经超出了“安全”二字,而是直接关系到驾驶人,他人,甚至千家万户的生命权。 

  报道中如是说:这些在很多人眼里“不算什么事儿”的行为,却成为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和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不容忽视的隐患。何为“事儿”,何为“不是事儿”?按照当下汉语语境来说,“事儿”就是麻烦、问题,“不是事儿”就是不是个问题或者不算个问题。交通安全最最关键的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作为一个驾驶员来说,横冲直撞惯了,红灯可以闯,变道可以无视他人权益,超车可以无视前车安全,甚至在斑马线上行人安全,都不在其驾驶安全范围之内,那就变得“不算什么事儿”,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所谓“马路杀手”,就是这种视规则于无物,视法律如儿戏的人物,此类人物的最终归宿,要么受到法律的制裁,要么侵害他人的生命权,直至害人害己。 

  那么,文明驾驶到底是一种养成还是一种底线?驾驶人一般认为,文明驾驶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素养养成。遇到善解人意为自己让道,为本车安全而着想的其他司机,一定要对其表示感谢,并且认为这类文明行为代表着一个驾驶员的素养与养成。假如天下驾驶员均能保持如此这般的文明驾驶姿态,又何愁不天下无车祸?然而这样的素养与养成,恰恰并不代表交通法规的被执行。那么,怎样才能让天下驾驶人均能遵守交通法规,并将素养与养成成为一种标配行为呢?天下无祸,唯有交通法的严格执行,唯有让素养与养成,均变成一种交通行为的底线。 

  底线的形成如同交通隔离墙或者双黄线,任何人不可逾越,逾越即成交通法制裁的对象。“未按规定让行”造成4661人死亡、27015人受伤。小小的不按规定让行即造成数千人死亡,那么,其他小小的开车打手机看视频聊天等行为,又造成了多少人的死亡?因此,让交通法规成为驾驶人员的交通标配与底线,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灌输与培训,而不是一阵风普法过后无人亲历亲为所有驾驶人念安全经,才可能让文明理念由涵养到底线。
Qpl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