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马路一次已经不得了,现在竟有熊孩子在马路上,来来回回跑着玩,短短3分钟就来回横穿了13次,最终悲剧发生了。5月7日,安徽铜陵枞阳县,两名男孩在城区主干道上奔跑玩闹,3分钟来回横穿马路13次!一辆路过轿车避让不及将其中一6岁男童撞倒。男童被送往医院治疗,所幸暂无生命危险。(5月10日《新闻晨报》)
看到这里网友愤怒不已怎么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熊得太过分了,这种熊孩子就该好好收拾一顿。“有惊无险”的背后一定是家长的冷汗直流。可,不是每一次“有惊”都能只是“无险”,不是每一次的幸运都能属于你。这一次“有惊无险”了,下一次呢?这两个熊孩子“有惊无险”了,其他熊孩子呢?
“3分钟横穿马路13次”,这是怎样的疯狂?这是怎样的无知?“3分钟横穿马路13次”就好比把马路当成了游戏场,而马路不是谁家的私人领地,即便有了“车让人”的法律条文,也不能高枕无忧。避免悲剧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车让人”的规矩。
“3分钟横穿马路13次”,有错的是熊孩子,有错的也不是熊孩子。孩子是无知的,他们的内心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如何涂鸦,他们的心灵世界就是什么颜色。“3分钟横穿马路13次”缺少的其实是三堂教育课。
第一堂是“校园课”。6岁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那么我们的幼儿园除了只是简单教孩子背诵“红灯停,绿灯行”的书歌子之外,还做了什么?有提前学外语的,有提前学奥数的,有提前背古诗的,有几家幼儿园把交通课当成是必修课了?即便是小学和初中,真把社会课、交通课开足开到位了吗?很多儿童交通事故悲剧的发生都和教育课程缺失是有关系的。
第二堂是“身教课”。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儿都不假,言传身教就是这个意思。在生活里,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孩子的可塑性也是十分强的。可以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熊家长”。家长喜欢玩手机,孩子也喜欢玩手机;家长说话不文明,孩子则说话就不文明;家长不遵守交通规则,孩子则会把交通规则丢在脑后。试想,多少“闯红灯的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闯红灯的家长”?
第三堂课是“法制课”。法律是复杂的,但是法律不是大人的专利,在普法的时候,我们的普法宣传不能都是“成人版”,还需要多些“少儿版”,依据法律法规编写一些适合少年儿童口味的宣传品,比如“普法动画片”、“普法连环画”、“普法小食品”,把法律法规用通俗的语言印制在食品的包装上等等,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法律洗礼。
“3分钟横穿马路13次”,有错的何止是熊孩子?该打的恐怕不只是熊孩子的屁股吧!
“3分钟横穿马路13次”缺少三堂教育课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