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初三、高三年级的复学复课,校园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衢江区各中小学校,见面作揖不握手,成为校园新风尚。今天,在衢江区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在手把手地教学生正确行作揖礼的手势,这是学校复课后各班新开设的一门教学内容。(4月21日衢州传媒网)
浙江衢州在117所学校全面推广作揖礼,这个可以有。
首先是文明。
作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起源于周代以前,自周代起,作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现在除了在戏剧、武术等特定场合,作揖礼在现实生活中已不见踪影,其实,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作揖礼姿势优雅端庄,有着很强的仪式感:男子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在概念上是攻击手,用左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相较于西方人见面时的握手、碰鼻、贴脸
、亲吻、拥抱之类的礼仪,见面行作揖礼显得更优雅和文明。
其次是安全。
见面行拱手礼,人于人保持一定距离,互相尊重,是一种独立人格成熟的表现。而握手等西方礼仪,则需要双方近距离身体接触,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下,握手等礼仪因人与人相互接触而增加了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拱手作揖既是传统礼仪的继承,也是特殊时期里自我防护的需要。衢江区第一初级中学九(2)班学生鲁安心说:“老师和同学或同学与同学之间聊天的距离是很近的,而当我们行了这个揖礼的时候,之间就会产生一个距离,达到一种防护的效果。”
可以说,见面作揖不握手,文明、安全样样有。
人们欣喜地看到,目前衢江区各中小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师生之间推广使用作揖礼,倡导大家积极践行文明新风,科学防控疫情。有报道说,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农贸市场门口,镇政府工作人员身着汉服,教来往菜场的居民行作揖礼,提醒大家疫情期间见面不握手、不拥抱,做有礼衢州人。
毋庸讳言,新冠肺炎疫情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毒液、洗手液、口罩成为居家必备;洗手成为进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线上教育、线上购物成了一个持续的商业高光点,吃饭用公筷公勺也逐渐成了许多人的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语境下,见面行拱手礼,这一丢失多年的传统礼仪也许会成为我们的日常。
作揖不握手,这个可以有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