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车主因为未办理ETC进入高速公路受阻的新闻时有耳闻。安徽、浙江、广西等地均有类似事件见诸媒体,个别地方高速公路收费站强制要求车主安装ETC,否则不能进高速;有驾驶员因为自身不是车主无法办理ETC而被收费站阻拦几个小时。事后收费站工作人员虽然都受到处理,但是高速公路会不会认真整改还有待观察。
从今年初开始,全国车主都接到要求在年底前办理ETC(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卡)的通知。南都民调中心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七成车主已经办理ETC,其中约四成对ETC的使用表示满意,不少车主希望相关部门能从设备升级入手,提高ETC识别精确率;即使将来ETC成为主流收费方式,也应当视高速通行情况动态调整ETC与人工通道的比例。
自从手机快捷支付方式盛行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了无现金快捷支付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经常跑高速的车主来说,高速公路的收费方式确实跟不上时代。前几年即有媒体评论指出高速公路是目前通行效率最低、时间成本最高的公路。在支付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时代,即使是电子感应ETC收费在效率上的表现也不算好,高速公路完全有能力引入更先进的支付技术来提升支付效率。
也许高速公路主管部门确实意识到通行效率过低的问题,急于改进效率,却又太依赖技术上虽然简陋却能够快速完成设备安装和普及的ETC收费方式。其实ETC的使用体验并不理想:储值方式还是不够方便,有的不得不选择去加油站用现金充值;绝大部分收费站只有1-2个ETC通道,常常因为感应不灵敏导致排队;尤其最近收费站陆续开通ETC收费通道之后,大量车辆挤占人工通道,ETC车道常被其他车辆堵塞……虽然有的现象通过车道规划或者技术改进有可能改善,但是毕竟车辆、车主情况复杂,设备并不是那么稳定可靠,真正实现无人工自动通行还需要时间。
然而,最近几则强制要求车主安装ETC的事件反映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即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急功近利。据了解,有关部门在推动ETC安装服务上采取了多渠道推广方式,尤其是依靠各个银行直接向顾客推荐并免费安装。银行之所以比较积极,主要原因是可以通过ETC储值、流水获取客户。虽然见报的这几则事情的当事人在事后都受到了处理,但可以从中看到高速公路在为车主服务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人工通道保留了多少?有没有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如何根据车辆排队状况灵活调整和安排人工通道?一旦出现技术故障(如停电或者软件故障),人工发卡、人工收费是否能够及时到位?
ETC技术虽然比较陈旧,但总的来说还是能够较大地提升通行效率。对车主反映的问题,相信高速公路公司会积极回应和改进。不过,笔者更关注的问题是为何不能采用更先进的支付技术?如有网友提议,目前车辆识别系统非常成熟,为什么不能适用在高速公路上?使用新技术之后,收费站完全不用设了。国务院最近提出要改进影响国民经济的部分行业的服务以降低交易成本,高速公路公司如何响应国务院的会议精神为国民经济做贡献?毕竟撤销收费站、降低经济成本,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