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谐音梗”背后暗含的“民生密码”

作者:卦哥家 2020-07-02 08:56:47 阅读:
———————————————————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所在地区的政府办事平台的“大名”,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纷纷跟帖,因为大家发现,这其中竟然很有“梗”。比如,湖南省的政府服务号叫“新湘事成”,广东省叫“粤省事”,安徽省叫“皖事通”,江西省叫“赣服通”,广西则非常朴实,叫“壮掌柜”……最多的是“办”系列,浙江省叫“浙里办”,河北省叫“冀时办”,湖北省叫“鄂汇办”,上海市叫“随申办”,重庆市叫“渝快办”,天津市的“津心办”,河南省叫“豫事办”,山西省叫“晋快办”,内蒙古叫“蒙速办”,但赢家估计是吉林省,因为人家“姓”太好了,叫“吉事办”……

 所谓的“谐音梗”乃指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亮出的“地方名片”。这些“谐音梗”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看上去就能知道这些“谐音梗”出自哪里,比如“新湘事成”、“皖事通”、“鄂汇办”、“随申办”,一看就知道分别出自湖南、安徽、湖北、上海。这些“谐音梗”诙谐幽默,朗朗上口,读后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多了几分民生的渴望。可以说,这些“谐音梗”里蕴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暗含着诸多的民生密码,需要进行认真解读,只有这样,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政府职能部门相继设立了很多信息平台,旨在开展便民服务。数字政务中台打通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政府跨地域、跨层级的协同和一体化管理,再造了政务服务的业务流程。应用这些产品和工具,政务部门能够在手机APP、小程序、网站、政务服务大厅、社区服务站等服务终端快速构建政务服务应用。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这些程序和平台来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可谓是百姓的“及时雨”和“雪中炭”,着实方便了群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政府的应运而生在应对国家灾害面前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是一次全面考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数字政府和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更是给了数字政府建设一个“加速器”,“逼着”政府不断提升数字化的系统性和精细化水平。而且确实是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地方政府,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战疫”中,会更加游刃有余。比如,健康码让防疫有序,复工加速;再比如,政府通过手机“云”办事,实现了“无接触、不打烊”的各项便民服务。 

  读懂“谐音梗”背后的民生密码,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针对不同的民生诉求设立更多的“谐音梗”;另一方面,“谐音梗”贵在“落地开花”,有实质性结果,而不是成为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要多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做文章,适时推出“接地气”的便民服务。 

  小小“谐音梗”里也有大民生。如今“新基建”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人民群众的社会福祉,过去跑多少次才能解决的问题,在一个“谐音梗”上就能很好地解决,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不说,还密切了干群关系,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理当乐而为之。解读这些“谐音梗”的民生密码需要一颗真诚为民服务的心,而不是应景式的花架子,这一点至关重要。
UhG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