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的努力,可追溯到2016年人民银行成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体现在2020年4月,人行宣布于许多省市展开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发展的势头显示,数字人民币的大范围使用指日可待。
我一向认为,以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取代纸钞形式的法币,是科技进步的自然进程,更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不过,我并不认同许多评论所称的,数字人民币在人民币国际化上扮演重要角色。偏重数字化带来技术面的改进,而忽略了本质上更强大的市场力量,结论容易失之偏颇。
我以为人民币的高度国际化只是时间的问题,进程取决于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外汇开放的步伐和增强经济法制上的可确定性。人民币数字化属于前瞻性的作为,但不是国际化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以两个角度切入问题的核心。
支付工具的存在并不能直接转换成高接受度,数字人民币在中国所面对的障碍,属于科技的可信度和人们的使用习惯。方便和必要性会决定它的接纳度,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成功,让我对数字人民币在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
国际化需要的是国外的高接受度,我们得问,外国人现在为何不广泛使用人民币呢?曾到国外旅游,使用过人民币纸钞的朋友一定同意,为了做中国观光客的生意,人民币纸钞在观光景点照样受到欢迎。数字化与否不是关键,关键取决于接受者的动机。贸易上的大额支付呢?不管数字化与否,我们得问,相对于美元,以人民币交易有何优势?如果不具优势,为何期待人民币能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呢?
如果数字人民币不设置反洗钱的功能,数字人民币极有可能取代比特币,成为逃避外汇管制或从事其他非法活动的洗钱工具。虽然洗钱的需求也是真正的经济需求,但多数人不会把它当作光彩的成就。更关键的因素是洗钱所产生的需求有限,远不足以让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交易货币。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肯定是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首要因素。没有贸易或投资的需求,就不会在国际上产生持有人民币的基本动机。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指日可待。
货币既是交易媒介也是储值工具,两者难舍难分。储值的意义是将所拥有的货币,投资于同货币上的金融工具,赚取短期或中长期报酬。以人民币储值的多种选项,会增强用人民币贸易的动机。人民币的外汇管制,让拥有人民币的外国公司或个人,面对有限的投资渠道。如果兑换成美元、欧元后投资,面对将来交易需求又得兑换回人民币,不确定的汇率和附带的额外交易费用,都让如是选项不具吸引力。
人民币数字化成功后,外汇交易一定会更快速、费用更低廉,但是汇率的变动并不取决于数字化与否。简而言之,技术面的改进不足以撼动前面述及的本质考量。
人民币要成为外国人、公司储值的主要选项,以及外国政府的主要外汇储备,肯定取决于人民币外汇管制放松的步伐,容许金融产品多元化的态度,以及增强经济纠纷仲裁的可确定性。
二战后,美元为美国带来庞大的国家利益,也印证了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重要性。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但过程必须稳健。中国政府于2016年间人民币走弱时的外汇操作和管控外汇流失的作为,彰显外汇管制手段在稳定金融和经济上的功能。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改革和维持金融稳定之间须取得适度的平衡。无论如何,数字人民币不会是国际化的关键催化剂,却是中国跨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