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在很多人心目中是“高大上”的学问,深奥且枯燥。直到曼昆出现,许多人对经济学的这种“偏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曼昆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让经济学真正变成了一种大众触手可及的学科。曼昆用通俗易懂、亲切朴实的语言讲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将枯燥的经济学理论生动地展现出来。无论是谈稀缺资源的配置、机会成本的权衡,还是谈国家的货币、税收等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曼昆总是能把经济学原理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可以更快地理解经济学的运行规律,并迅速地产生共鸣。无论是面对机会的选择、投资的决策,还是面对未来风险的评估,我们都需要先读一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令人欣喜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现在有了“漫画版”。这是一种更生动有趣的表述方式。即便是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通过阅读也能很快掌握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就业、工作、学习、理财、投资等方方面面。
曼昆先生告诉我们,学习经济学并非简单地学习一门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以全面提升洞察力和决策的科学性。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对决策者制定宏观的政策,还是对普通人选择一个投资项目,都是大有裨益的。
历史告诉我们,很多国家的经济崩溃都源于决策者违背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想当然地、顽固地推行错误的经济、货币、财政、贸易等政策。比如,一些决策者甚至把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当成一种负担来看待,却不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实是让消费者消除后顾之忧,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的基本前提。只有当悲剧发生时,人们才痛苦地发现,政策制定者懂得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企业家能否取得成功,往往与他是否顺应经济学运行的基本原理做决策有关。近几十年来,我们见过太多曾经非常辉煌却由于盲目扩张而迅速走向衰亡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决策者甚至没有兴趣去理解交替关系、机会成本、边际量等基本概念,完全凭经验甚至个人喜好做重大决定,最终把企业送上不归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不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可谓有天壤之别。
现在,很多人喜欢投资理财。他们尤其需要读曼昆,以经济学的思维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正好赶上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开始产业大转移,中国成为产业大转移和全球化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2001年,中国加入 WTO(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把自己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经济奇迹也印证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办法”的经济学原理。在这个阶段,飞速发展的中国带来数不清的发展机遇,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哪怕什么经济学原理都不懂的人,也能靠着这个宏大趋势带来的好机遇迅速发展起来。
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宣告了全球化时代的终结,助推了第五次产业大转移。这次产业大转移的输出国是中国:低端的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中高端的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回流。“脱钩”这个词成为最常见的词之一。产业、资本流动的方向变了,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变了,投资思路相应地也需要做调整。在“蛋糕”变小的情况下,人们必须先考虑规避风险,考虑更好地去配置宝贵的资源,提升效率,提升收益,而不是盲目地在冲动之下去拍板做投资。也就是说,在经济下行阶段,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布局,以少走弯路。
产业大转移和“脱钩”带来的是贸易的萎缩,机会的减少,就业压力的增大,并因此产生连锁反应。2024 年 3 月底,中国 M2(广义货币)余额历史性地突破了 300 万亿元关口,上升至 304.8 万亿元。根据经济学原理,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涨。然而,现实中物价不仅没涨,反而下行,难道是经济学原理错了吗?不是。由于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脱钩”,很多原本用于出口的商品转为内销,导致国内供应量的增加,再加上失业率上升,人们的消费能力受限,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货币超发的影响。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商品滞销而停止生产,当供应无法对冲货币超发造成的影响时,货币贬值的压力就会显现出来。这也是黄金的价格从 2023 年开始大幅上涨,并在 2024 年屡创历史新高的根本原因。市场根据货币未来的表现对黄金的价格重新进行估值,才是国内黄金价格比国外黄金价格高很多的根本原因,国外黄金价格没咋涨而国内黄金价格因为货币问题导致大涨。如果学会了宏观经济布局,那么对于这些现象,你都会看得更清楚。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