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以ChatGPT为契机,人工智能(AI)表现出来的广泛潜能,以及它对经济社会的再塑造的前景令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在AI和其他前沿技术的发展上,对中国的全面脱钩、封杀和打压,以防止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弯道超车,并掌控塑造未来的主动权。在这场竞争中,鹿死谁手尚无定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指标,无论从研发投入、专利申请、论文数量和产业发展(尤其是平台公司和金融创新)上都一路飙升,但这些都是在全球化高潮中取得的,从国外得到不少好处。同发达国家脱钩后能否保持这个势头还很难讲,但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创新能力一直不突出,这既有体制的根源,也有文化传统和国民性的因素。
中华文明走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很早就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体制,在文化上一直比较保守,再加上地理位置上偏安于欧亚大陆的一端,使它成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但也在近代被西方工业文明远远甩在后面,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处在模仿和追赶的位置。4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综合国力大增,快要与美国并驾齐驱了。这给中国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然而,全球化的突然逆转以及发达国家日益紧逼打压,给中国的崛起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也为中国以另一种方式发挥世界历史上的关键作用,创造了条件。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之间的竞争是放在资本主义框架中来审视的,都忽视了这轮新技术革命所创造的生产力的后资本主义特点。也就是说,历史的发展未必会继续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走下去。
提到后资本主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马克思提供了最完整的理论,并在现实中激发了无数奔着那个目标去的运动。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人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条件不成熟。
马克思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生产力极发达和物质财富极丰富。这个条件迄今只有资本主义有能力创造,而且在AI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中日臻成熟。如果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中西之间的竞争就会转向社会主义的赛道上。在这条赛道上,中国有巨大的优势,能够取长补短、弯道超车,以另一种形式为人类做出贡献。这就是中国的AI社会主义机遇。
虽然被视为异类而受到西方打压,中国面对的是与发达国家相同的难题——气候变化、贫富两极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变、风险和难题,包括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可治理性的问题,以及政府在民生上越来越难以为继的重负等。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全世界共同努力外,其他都可以在国家范围内探索解决方案。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有条件,来创造后资本主义的人类文明。
马克思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另一个条件,是“无产阶级专政”,如果将它理解为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过渡的能力”,中国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只要中国成功解决一系列人类面临的难题,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就会远远超过寻求和维护当下的世界霸权,以另一种出人意料而且是和平的方式,在与美国和西方的竞争中胜出。而且这种胜出不会招致任何人的忌恨。
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需要相对独立的政策空间,这在资本全球化的相互依赖和激烈竞争中,是很难实现的,须要同资本主义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脱钩,以避免受它的挟制、拖累和负面影响。比如,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保留一些非市场的手段以调节分配;贸易战也表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也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相悖。当前逆全球化的大势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压与脱钩,正好为中国提供了这个空间。
中共已经提出的“双循环战略”,完全可以作为为人类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步骤,而不仅仅是规避打压的权宜之计。这就牵涉到一系列重大改变来逐步脱离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在今后的发展中,有计划地溶入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元素。
首先要明确的是,双循环不是关起门来继续内卷,继续搞资本主义。40余年来,资本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蚀,已经达到相当惊人程度。文艺界的大腕、企业界的大款、政界的大官和黑社会的大佬自我膨胀,挥金如土,视人民为草芥。整个社会风气受“赌场资本主义”的影响,浮躁浅薄,急功近利,良知泯灭,道德沦丧,传统美德没有生存和成长的空间。勤劳节俭,艰苦奋斗,诚信忠厚,率真直言等传统美德,成为“傻瓜”和失败者的象征,投机钻营和趋炎附势是为成功之道。
此外,还有权钱交易、炒股炒房、垄断市场、割韭菜、压榨劳工、周期性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等。实体经济同金融经济脱节,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后者的疯狂常常导致前者的衰退,普通百姓常常不得不为资本的疯狂买单。债务问题是金融经济运行的结果,同实物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算金融账时一片哀鸿,但算实物账时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大批企业关门倒闭,大批人失业,造成物质财富极丰富中的持续贫困这个资本主义永恒现象。人们没有安全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不婚不育,消极躺平,社会逐渐进入低欲望时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内循环的社会主义探索两个任务
以上这些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下无法解决的,也都是终结资本主义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终结资本主义不需要暴力革命,只需要执政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社会主义转型。但前提是自己的干部不为金钱俘虏,并对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被自由主义蛊惑,也不被旧社会主义蒙蔽。
内循环的社会主义探索,主要有两个任务:转换生产方式和转换社会的驱动体系,二者都牵涉到根本的制度变迁和相应的思想观念变革。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许无法匹敌美国,但在应对新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变方面,中国有巨大优势,而且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对人类的意义更大,因为任何技术革命的最终落点,都应该是人而不是物,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消亡,是因为它重物轻人。
AI大规模介入基本生产过程,使无人化和更高效的生产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在资本主义国家,这种集约化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是利润,并不特意顾及对工人、家庭、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冲击。
但中国有可能做得更好:政府或其他集体意志的集合体,可以比较容易地将生产目的嫁接成各种公益和均富的目的,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革命,是为人类而不仅仅是资本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中共以一种跟以往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归共产主义的第一性原理,而不必重蹈旧社会主义的覆辙。
这种以AI替代人工的集约化大生产的一个最直接目的,就是实现全民基本收入(UBI)。UBI的实现,则标志着人类解放的一大步,它是个权利概念,和其他公民权利是一样的,但只有当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实现。AI带动下的生产力革命,正在将人类带入这样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将物质财富的生产阻挡在利润的阀门之后;社会主义就是要去掉这个阀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AI主导的大生产不需要那么多人工,却有足够能力给每一个公民提供小康的日子,而不必经过人力市场和失业的筛选。“不劳而获”将成为常态。
但工作是人的基本需要,它为人生提供意义和成就感。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时,将人的工作需求组织起来进行非传统意义上的(即不经过市场的)物质和精神生产、为彼此和社会造福,就成为生产方式革命的主要内容。不能让UBI下的人们因无所事事而堕落。相反,新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新的工作形态,使每个人的人生比在市场经济中为资本卖命更有效率和更有意义,使社会的创新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这方面中共统治的高组织化程度,也是一个优势资源可供开发。
新生产方式下驱动人们行为的动机,不再是单一的利润、挣钱或不失业。许多被市场压制了的动机,如兴趣爱好、共情和利他主义、做义工、维护自然生态、诲人不倦、发明创造、实现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挑战自己、争当各行业和各领域的状元、破健力士纪录、体验不同生活、学习各种技艺、组织各种竞赛和活动等等,对个人、社会、大自然等,都是传统工作无法带来的纯自然、不收费的好处。
旧社会主义因为执政党的特权阶层化而一夜间崩溃。相比之下,AI资本主义面临的最大政治问题之一,也是中国能领先在世界上取得突破的,是避免广大群众被边缘化和整个社会像西方那样极端精英化。这里的关键是走出一条新社会主义的道路。新社会主义实践会受到左右两边强大的习惯势力和既得利益的对抗(即旧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尤其是在遭受挫折时。这就须要尽快建立起能与两者抗衡的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坚信这个大方向是对的,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因为世界历史大势是推动它的最根本力量,中国若半途而废,就会有其他国家捷足先登。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