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中科院的矛盾,暴露出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问题

作者:卦哥家 2022-04-20 23:04:19 阅读:
———————————————————

2019年演员翟天临假毕业论文事件发生后,学术界最常用的知识资源检索平台知网一度从象牙塔进入公众视野。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互联网上今天“知网续订费近千万”、“知网涨价是否伤害了科研环境”“知网价格年均涨幅近20%”等很多话题上了微博热搜榜,把知网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图片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这次事件出自一个通知。卦哥家查询得知,在4月8日发布、落款为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通知显示,知网凭借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的影响力,对续订价格维持在近千万元的高位,因不堪重负,中科院考虑以维普期刊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来替代知网。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让人觉得玩味的是,中科院通知里的言论,明显有满满的不满,直指知网续订费高、续订条件“苛刻”。通知写道:“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即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在多轮艰苦谈判后,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对于上面爆出的内容,卦哥家财经关注到现在双方说的根本不一样。中科院内部人士面对媒体求证时,确认停用知网的消息属实。但是知网方面则称,消息“不属实”。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中科院图书馆4月15日又发布《关于即将停用CNKI中国知网的通知》,证实自4月21日起不再续订中国知网。理由是,双方在全院续订方案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仅因为中科院是最高的学术机构,也因为它是一个具有强大科研实力的“顾客”,而且与过去知网的价格上涨行为密切相关。此外,去年退休教授赵德馨告知网获得了70多万元的赔偿,知网早已受到舆论的批评。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中科院不是第一家暂停和知网合作的高校。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六所中国高校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停用原因均为知网涨价过高,无法和学校达成使用协议。包括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知网过去在2021年末下调了硕博士学位论文下载价格,硕士学位论文每本下载价格从15元下调至7.5元,下降50%。博士学位论文每本下载价格从25元下调至9.5元,下降62%。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因“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曾宣布停用知网,同年,北京大学官网上也贴出知网将停用的通知,理由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图片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虽然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下载单价有所下降,但卦哥家了解的是绝大多数大学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直接从知网购买论文,而是交包库订购费后让老师和学生使用。根据目前的报告,包库这笔钱并没有下降,而是上升了。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不仅仅是这样,知网和国内不同高校的费用合作有很大差别。政府采购网的成交公告显示,曾宣布停用知网的武汉理工大学,今年采购知网数据库花了127万8500元;北京语言大学只有65万4500元;清华大学则有188万零300元。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根据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通知,中科院的续订费用上千万,是其他大学的数倍甚至十倍,难道就是因为中科院有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可能与知网的销售模式有关。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清华大学学报》今年发表过标题是《中国知网与入编期刊及其作者关系十论》的文章,爆出了知网的销售模式。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中国各高校基本都是以包库方式购买本单位需要的知网相关数据库,每个包库的当年下载总量,是下一年谈价的基础。也就是说,包库订购费的上涨或下降,与下载总量有关。中科院作为中国最顶级的研究机构,对数据库的需求大在情理之中,也就可以解释为何续订费用比其他高校高出数倍。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无奈的是,许多宣布停止与知网合作的大学后来在实际压力下恢复了与知网的合作。中科院停止使用知网后,将转移到万方、维普等学术数据库。然而,这些数据库的覆盖范围远远不如知网。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那么知网凭什么信心和很多高校玩这种游戏,而且一直涨价,费用贵到连中科院都付不起呢?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根据卦哥家财经的了解,知网的全称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在1998年发起成立,该网站的背后是教育部、宣传部、科技部、计委的身影,所以其实这笔钱最终还是没流入资本家手里。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现在知网是清华大学旗下清华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知网是清华大学的直接子企业,而清华大学是有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校。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1998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是一个旨在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和增值利用的信息建设项目。简单地说,它是一个大平台,可以涵盖国家的大部分知识资源。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在知识资源方面,知网确实在中国排名第一。数据显示,2019年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独家和唯一授权期刊近4000种,占中国期刊总数的43%,其中核心期刊高达800种,约占所有核心期刊的42%。与维普咨询和万方数据拥有几百种独家期刊相比,知网是最多的,拥有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然而,这一优势正朝着垄断的方向发展,特别在国家进行反垄断的这两年,虽然背后是国家资本,但知网暴露出来的资本垄断问题越来越严重。批评家表示,知网掌握定价权后,收费逐年增加,高价损害了公共资源,提高了期刊的受众门槛,阻碍了知识的共享和传播。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另一方面,知网并不是真的从学者那里买文章,而是以低廉甚至免费的价格收录文章,做“大斗进小斗出”的生意。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法制日报》曾报道称,知网的稿费低到离谱。博士论文作者仅获得100元现金稿酬和价值400元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硕士论文作者获得60元现金稿酬和价值300元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因为“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其实就是知网的一个小功能,所以说,收录一篇博士和硕士论文,知网只需要花100元和60元的成本。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2021年高龄90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擅自收录其论文并收费,获赔70万元。赵德馨的百余篇论文被知网私自收录,他以作者的名义索要自己主编的《中国经济史辞典》时,还被知网拒绝,要求花钱买。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学者必须为下载他们的文章付费,但他们不能收到应有的版权费。另一方面,知网向大学要高价,难怪它被指“吃相难看”,互联网上出现了“天下苦知网久矣”的讨伐声。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在前年卦哥家公众号曾发《知识经济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知识产权的陷阱躲得掉吗?》一文,卦哥对与这些年国内风风火火的知识付费发展畸形现状已经进行了说明。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知识经济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知识产权的陷阱躲得掉吗?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知识一旦发明,就可以重复使用,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二是知识产品范围广, GDP无法统计正面“外部效益”。第三,知识经济遵循摩尔定律,呈指数增长;第四,知识产品相对于传统的边际经济效益递减定律,其边际效益正在增加。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边际成本零、广泛的正外部效益和指数增长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可以快速提高、稀缺性将被消除、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中国有大量低收入人群,六亿人每月收入仅为千元左右,连付房租都不够,而现在国内的知识界资本主义已经严重限制了知识经济优势的发挥。这是马克思笔下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市场容量而非实际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上限,造成贫穷和过剩同时存在。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保护知识产权看似天经地义,但知识产权也是知识经济的大敌,因为它极大地限制了知识的使用,保障了少数人的高额利润,而不是大部分人的福祉。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知网这种大公司平台、大财团大量收购新的研发和创新,然后束之高阁,让社会失去了很多潜在的利益、选择和技术发展路径,这对知识经济发展有潜在威胁。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卦哥家认为任何IP都是建立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上,使用了大量属于全人类的知识、经验、技术、文化文明的结晶,其成就应该在更大程度上共享,而不是为知网这种平台独占。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知网成立之初,是为了方便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不应以经济利润为最高标准。如今,它已成为中国大学和国内做学术研究的人们,获取学术资源的障碍。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央广网今日的评论文章说,知识经济是门好生意,但绝不能只是门生意,否则很难走得长远。称自己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知网,是否该在经济效益之外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否则,让人用不起,知网又能走多远呢?It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