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天津异常热闹,先是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于上月26日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谈,并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时隔仅两天,王毅28日又在天津会见了在阿富汗卷土重来的塔利班代表团。换言之,两个有着血海深仇的对头,前后脚在离北京仅30分钟高铁车程的同一地点,见到了同一名中国高层。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4月宣布,将在9月11日前撤出所有驻阿美军。分析普遍认为,此举标志美国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
从1839年的第一次英阿战争开始,被称为“帝国坟墓”的阿富汗已经见证了大英帝国、苏联、美国的败退。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未来是否能摆脱战火与贫瘠的命运?
作为阿富汗的最大邻国,中国是否会在美军撤退后介入阿富汗事务,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迅速成为热议话题。从2001年开始就宣传“中国崩溃论”的章家敦,7月再度“预测”中国会成为在阿富汗被拖垮的下一个大国。这个预测有多准确,见仁见智,但可证明认为中国一定会介入阿富汗事务的大有人在;不过以何种方式“介入”,则值得商榷。
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与任何国家的关系,都可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延伸,中阿关系也是如此。
这次中国在同个地点,短时间内先后会见美国与塔利班双方代表,明显也是在向美国传递信号。阿富汗局势同气候危机、伊朗与朝鲜等问题一样,是华盛顿在“竞争、合作、对抗”的对华政策三板斧中属于“合作”的项目。综合此前与谢尔曼的会晤中,中方亮明的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显然北京借此想告知华盛顿,在解决中国的关切前,中国会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处理美方希望与中国合作的问题。
对中国而言,一个在美国撤军后继续陷入动乱的阿富汗,无疑会成为新疆及区域持续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确保阿富汗不成为“东伊运”等恐怖组织的温床,并在撤军后迅速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政府,是重要的短期目标。塔利班则希望中国能继续在经济上投资阿富汗,所以近期虽然一边与阿富汗政府争斗,一边也向北京释放善意。
其实,北京近期的一系列举动,已经体现出对阿富汗局势的关注与参与,大有主导局势,促进和平之势。
王毅今年6月主持了第四次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外长对话、7月初访问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三国、7月14日在出席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组外长会议时强调,愿适时在中国举办阿富汗人内部谈判,再加上此次会见塔利班,对象涵盖了阿富汗政府、阿富汗邻国,以及在阿富汗拥有“举足轻重的军事和政治力量”的塔利班等多方势力。
这是否意味着章家敦总算预言准了一次?
并不见得。因为“不干涉他国内政”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如英、苏、美等国一样地介入阿富汗事务,并不在选项之中。北京更可能采取的“介入”方式,还是与阿富汗国内的各派势力保持良好关系,并通过参与对阿富汗的投资与重建来实现长久和平。
1839年的第一次英阿战争,被视作19世纪英国与沙俄争霸的“大博弈”中首场大规模军事冲突,也是近代阿富汗动荡的起点。近200年后,阿富汗又一次走到了动荡与和平的十字路口。这一次,它会走向何方?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