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人不因“三观不正”弃剧值得关注

作者:卦哥家 2020-09-18 17:21:06 阅读:
———————————————————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者最近在追剧。74.8%的受访者追剧体验好。65.7%的受访者会因为“三观不正”而弃剧。(《中国青年报》9月17日) 

  可以看到,近些年总有一些影视剧因“三观不正”引发舆论诟病。“弃剧”和“低分”是观众表达不满的主要方式。上述调查数据的发布似乎能告诉影视界,拍摄“非主流”价值观的影视剧没有市场。可实际上,调查中也发现,有10.0%的受访者也表示不会因“三观不正”而弃剧,24.3%的受访者则表示不好说。 

  2004年,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指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在影视圈中的表达方式则是“小众市场也是市场”,即便是“三观不正”,仍有观众看下去,并愿意为之付费。“不弃剧”或“不好说”正是“尾巴中的一部分”。 

  以网剧为例,《2019年中国电视剧(网络剧)产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月活跃用户数为8.21亿,长视频月活跃用户数为9.64亿。年轻的影视剧观众,价值取向更为复杂和多样。一部分人眼中的“三观不正”并非所有人眼中的“三观不正”。即便有三成不明确弃剧的观众,在庞大的市场中,也能让影视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不妨反过来思考,有多少观众会因为电视剧“三观奇正”而追剧?恐怕并不多。在追求个性化体验的今天,观看电视剧就是为了了解不一样的世界,有缺点有个性的角色与剧情能因“特色”吸引不少观众关注。试问,当前电视剧热播榜的头几位,有哪几部传导的价值观是绝对符合大多数人的? 

  说到底,不能指望观众主动排斥价值观导向不正确的影视剧。有三成观众不会明确排斥,在不良剧作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难免会被影响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少数人面对的潜在风险更值得我们在意和关注。当前影视圈中的饭圈乱象,多多少少有影视剧价值观导向不正确的因素。 

  诚然,没有必要要求监管部门加大审查力度,对可能存在“三观不正”情节的“一刀切”,但加大审视与讨论的过程必不可少。面向未来,希望能建立一个以观众为主体的监督平台,站在尊重多元文化,摒弃不正之风的角度,监督当前的影视剧市场,将负面导向较大的影视剧赶出市场
u1f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