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争夺主导地位的战略竞争,以及两国在价值体系上的差异,加剧了战略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引发了有关第二次冷战即将到来的议论。
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的政府深信,中国欲提供一种替代模式,塑造一个与美国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的世界。
另一方面,中国认为,美国无法接受它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并打从心里想要改变其政治制度。这两个大国之间没有战略互信,中国认为,美国正千方百计企图遏制其崛起。
两国的战略竞争,在亚细安地区表现得最为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亚细安地区是一个摇摆不定的地区。
过去70年来,美国一直是亚洲的霸主,提供了强大的安全和经济存在。中国的崛起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欢迎,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尽管美国在亚细安有泰国和菲律宾这两个条约盟友,但由于它们并非出于生存需要而缔结条约,所以不像日本或韩国那样是美国的长期盟友。
近年来,总统杜特尔特治下的菲律宾重新调整政策,将重心转向中国。它继续保持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尽管它对是否终止与美国的《驻军地位协定》(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犹豫不决。
泰国近年来逐渐成了中国的势力范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都是非共产主义的不结盟国家;而越南是共产主义政权,老挝和柬埔寨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与中国关系密切。因此,在巩固影响力和支持的博弈中,东南亚是美中竞争的一个开放区域。
东南亚成美中博弈竞技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东南亚现在已成为新的大国博弈的竞技场,这将给亚细安带来令人不安的影响,而南中国海将是美中直接对峙的地方。
尽管南中国海领土争端的当事方是中国、台湾,以及亚细安的四个主权声索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但美国在本区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国家视其为唯一能有效制衡中国的力量。
代表全球超级大国和本区域主导力量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捍卫了南中国海、台湾海峡和东海的航行与飞越自由。中国的九段线主张,以及它日益积极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地和军事集结的行动,不仅疏远了亚细安声索国,加剧了本区域的忧虑,还使美中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作为回应,美国海军在本区域海域展开定期和强有力的航行自由行动,导致两国海军频繁对峙。2018年10月,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迪凯特号(USS Decatur)在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南沙群岛)险些与中国军舰相撞。
美国和中国都是《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ode for Unplanned Encounters at Sea)的签署国,这项2014年达成的协议,旨在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防止冲突升级。双方都预计在南中国海相遇将会成为常态,而目标是这些相遇不至于引发冲突。
美中都希望避免战争
尽管如此,两国还是有可能因意外事件而爆发战争。如发生这种情况,人们希望重演的是2001年EP-3型侦察机事件的结局。当时,一架美国侦察机在中国沿海,与一架试图驱赶它的中国战斗机相撞,导致前者迫降海南岛,后者坠毁。新保守主义鹰派人士当道的小布什政府,旋即展开了一场棘手的外交行动。幸运的是,前总统老布什、前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和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的明智建议得到采纳。美中两国剑拔弩张,最后认为不值得为此开战。
现在掌权的总统特朗普可不希望再次发生战争,因为那会损害他的选举前景和美国经济。在2016年的竞选活动中,他承诺结束战争,但他的顾问都属于鹰派。今天的中国当然比2001年强大得多,但考虑到中国经济疲软,和从2019冠状病毒疫情中复苏的诸多内部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也希望避免战争。
美中会因台湾问题爆发战争吗?长期以来,中国视台湾问题为核心利益,它一直认为台湾必然会与大陆统一。然而,台湾与美国国会、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却有着长期的联系。
此外,《台湾关系法》也规定,一旦台湾遭到中国大陆的攻击,美国有义务帮助台湾。美国在亚洲的防务盟友,如澳大利亚和日本,必须遵守它们的防务协议,与美国一同帮助受到此类攻击的台湾。
然而,在200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在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期间,向当时在两岸问题上推行挑衅性策略的陈水扁,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小布什说:“我们反对中国或台湾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决定。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这是我们所反对的。”
防备台湾法理独立
划下这条底线让两岸关系多年来保持稳定。可是,特朗普坐镇的白宫,在台湾问题上持有接近意识形态的不同态度。这可能导致与中国的对峙,使到双方做出冲动鲁莽的反应。2020年1月,台湾大选后,一艘美国军舰航经台湾海峡。这可能是对中国在台湾大选前,两次派出山东号航空母舰穿越台湾海峡的回应。特朗普政府正在公开帮助台湾扩大外交空间,它通过了《2019年台湾盟邦国际保障与强化倡议》,即《台北法案》。这项法案扩大了华盛顿和台北关系的范围,并承诺帮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
蔡英文在她的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并未提及北京和台北的“九二共识”,她也坚持过去的政府反对中国使用“一国两制”来解决与台湾的争端。她说:“两岸关系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双方都有责任,谋求长远相处之道,避免对立与分歧的扩大。”
中国对蔡英文走向法理独立深具戒心。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上,发表涉台工作报告时,只提“统一”,不提“和平”;而“和平统一”是对台政策的标准提法。人们因此纷纷猜测,中国将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在回答一家台湾报章的提问时重申,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他还说,北京方面“愿意尽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虽然重新提及“和平”一词,但我不会把它解读为中国改变了工作报告中的立场,而是中国发出了不排除任何“统一”选项的信号。台湾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非重演美苏冷战
再来就是当前的香港问题。美国政府站在示威者一边,在国会通过了《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2020年,随着中国实施《香港国安法》,特朗普政府撤销了美国目前给予香港的特殊地位。
无论是在南中国海、台湾海峡还是香港,出于许多原因,美国和中国都不希望彼此发生冲突,但它们将把自己的立场推到最大限度。对中国来说,台湾和香港是核心利益,最近它也把南中国海定义为核心利益。对美国而言,这关乎作为安全保障者的可信度,以及在本区域发挥主导大国的作用。
本区域的主要关切是,两个大国因意外事件而爆发冲突或战争。
然而,我们已进入第二次冷战了吗?经历过第一次冷战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19年11月说:“我们正处于冷战的山麓”。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则称,这是“冷战1.5版本”。
我认为,科技战已经打响,中国学生和科学家的签证被拒绝,因为他们研读的科目涉及电脑工程、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这是一场科技冷战。但在经济上,美国及其盟友都希望参与中国的增长市场。美国不能把中国拒之门外,欧洲和其他国家也不会同美国一道孤立中国。
经济和军事是冷战结构的两个方面。在经济上,两大阵营各自为政;在军事上,美国和苏联的军队展开正面对峙。
基于我所提到的原因,美中的竞争并没有出现冷战时期的经济状况;在军事上,我不认为美国和中国在现阶段会发生冲突。
因此,这不是美苏冷战的重演。但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中小国家,将面临来自双方的同等压力,要求它们在这场竞争中做出选择。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