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一次性塑料一直是对抗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斗争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对一线医疗卫生工作者而言。它还促使人们遵守社交隔离规则,借助塑料一次性产品,可以将基本商品,尤其是食品,递送到民众家中。它还有助于遏制病毒感染,由于担心病毒会粘附在可重复使用的咖啡杯和购物袋上,人们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取代了它们。
但医疗塑料袋在医院门外堆积如山,以及用过的个人防护设备漂浮在沿海水域,并被冲上全世界海滩的景象,再次展示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阴暗面。如果我们不能保持足够的谨慎,疫情流行期间的短期思维,可能导致未来更大规模的环境和公共卫生灾难。
毋庸置疑,早在冠病疫情暴发之前,塑料废物的大规模扩散,及其对世界水道的污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世界民众所关注的重点;而决策者、企业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敦促采取行动。某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实施了税收和禁令(尽管他们的承诺并没有全部兑现)。大型企业也投资了对环境更加友好的包装材料。
但现在,冠病危机可能停滞甚至逆转这样的进展。
初步数据令人震惊,尽管还需要时间准确了解危机期间额外产生了多少塑料废物。中国生态与环境部估计,武汉医院在疫情暴发高峰期,每天产生垃圾高达240吨以上,而正常情况仅为40吨。基于上述数据,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预测,由于冠病疫情暴发,美国可能会在短短两个月内产生一整年的医疗废物量。
类似的废物增加同样可见于普通民众。中国的日口罩生产量今年2月骤增至1.16亿个,比前一个月高出12倍。疫情暴发高峰期,每天仅从公共垃圾箱,就能收集数百吨的废弃口罩;有多少口罩被丢弃在家庭垃圾系统中,目前尚不清楚。据泰国环境研究所统计,由于家庭外卖量激增,塑料废物已经从每天的1500吨,增长到6300吨左右。
令局面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居家令和社交隔离规定,许多废物管理服务,并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美国,路边回收垃圾车已经在许多地方暂停使用,其中包括迈阿密的戴德县和洛杉矶的部分县郡。
在英国,所谓街头乱丢垃圾,也就是非法废物处置的现象,在疫情期间已经增长了300%左右。在某些国家,正在倡导创新回收并再利用废弃塑料的公司报告,通过废弃物流所收集的废弃塑料减少,表明这些塑料在越来越多地方被填埋或泄露到环境中。
冠病危机期间,保护弱势群体、确保医疗工作者掌握安全开展工作所需的支持和工具、防止医疗卫生体系不堪重负,并同时避免暴发额外感染潮,的确是重中之重。但在满足这些必要条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类所面临的其他,也许是更大、更长期的挑战,包括过度产生塑料废物所带来的环境和公共健康风险。
首先,从制造到零售企业,整个塑料价值链上的公司,均应通过扩大和加快终结塑料废物的努力,来证明他们对公共健康和福利的承诺。那些通过站出来助力创建循环经济,而直面环境管理挑战的企业,未来将获得丰厚的公众信任和盈利回报。
就政府本身而言,必须认识到废物管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在朝着可持续未来过渡期间会发挥关键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来分配抗击冠病疫情的支出。上述工作将推进多重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条(呼吁城市确保有效的废物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2条(通过预防、减少、回收和再利用等手段来减少废物的产生),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4条(减少各式各样的海洋污染状况)。
但政府不能总是独自完成任务。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废物管理基础设施根本不存在,或破败不堪而苦苦挣扎。随着冠病危机凸显了合作行动的必要性,现在是时候改变这种状况了。
随着全球经济恢复重启,援助机构、发展银行和非政府组织应投资建设有效的废物管理系统。除有助于将塑料废弃物阻挡在海洋之外,这样的系统还可以提供体面的工作岗位,并且改善生计,带来长期更强劲和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结果。
人们往往用突发事件来形容冠状病毒。事实上,有人认为它其实是一种已知风险,只不过被决策者选择性忽略了。放任众所周知的威胁继续发酵,是世界最不应当做的。而在涉及塑料废物的问题上,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清晰而洪亮地敲响了警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