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女子未感染新冠病毒,却自行购买,并过量服用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出现精神异常、心率失常等症状,被送入重症监护室。2月25日,接诊该患者的武汉市普仁医院急诊科主任黄海东告诉记者,
该患者过量服用的药物是硫酸羟氯喹。它是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药物磷酸氯喹的“兄弟药物”。据患者家人说:这款药物是在网上购买的。(2月26日《澎湃新闻》)
“吃药吃成危重患者”的女子并没有患新冠肺炎,家中也没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她却网购了硫酸羟氯喹片,24小时内服药18片(1.8克),出现精神异常、反复发作尖端扭转性室速的症状。看到这样的新闻之后,我们都会感到震惊:自己没有患上新冠肺炎,为何还吃“新冠肺炎治疗药物”?这不是吃饱撑的吗?
是的,这名“乱吃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女市民是有错的。她之所以“乱吃药”是因为恐惧。在她看来“吃药是预防一下”,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这样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
对于不少百姓而言,都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犹如惊弓之鸟,总担心自己是不是会被传染。这种担心和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惊恐到“没病也吃药”,确实也是一种病,这是恐惧的病,这是焦虑的病,这是担心的病。其实应该考虑的是,在这种社会氛围里,究竟该如何做好心理疏导?因此,笔者以为,应该打造一个“心理疏导”的机制体制,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应该“拯救心灵”。
“没病乱吃药”,需要心理安抚、心理疏导进行介入。既要让老百姓重视起来,又要让老百姓尊重科学,保持良好、理智、科学心态,少些“过度防御”带来的危害。比如,有人就“一天几十次消毒”、“出门戴好几个口罩”。
当然,更需要追问的是:为何“新冠肺炎治疗药物”能够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为何市民能够轻轻松松买到这样的药物?硫酸羟氯喹是磷酸氯喹的“兄弟药物”,以前用于疟疾、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硫酸羟氯喹也在临床试验中被初步证实对新冠肺炎治疗有效,这是该女子服用这种药物的原因。然而,正如专家说的那样,无论是硫酸羟氯喹,还是磷酸氯喹,都是处方药。这也就意味着“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必须由医生开具,由医院使用。那么,这种处方药何以在网络上销售?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群众容易恐慌。之前人们抢购双黄连等药物,就是这种心理作祟。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既然是处方药,就不该让市民“想买就能买”。为何网商能够“想卖就能卖”?药物是哪儿来的,又是如何进入网络的?
“未感染新冠却过量吃药”究竟是谁吃错了药?是到了严管处方药的时候了。
“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为何能在网上随便卖?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