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性骚扰零容忍,既是清理“毒素”也是为了保护教师

作者:卦哥家 2019-12-16 21:12:44 阅读:
———————————————————

日前,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本月,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接连发生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事件,涉事教师分别被解聘、开除并撤销教师资格,《意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出。12月16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回应指,针对近期发生的个别教师涉性骚扰,及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师德违规事件,教育部执导督促学校进行查处,配合司法机关深度调查;同时强调,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地方和高校加强管理,加大违规行为督促查处力度,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并提出对于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师,终身禁止从教。7部门联合发文以及教育部的表态,均表达了对教师严重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意见》的发布,将有性骚扰学生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师开除甚至终身禁教,通过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保障措施,是对两宗性骚扰事件的直接行动回应,也是对监管方式的完善。无论从决心、力度或速度上看,《意见》的出台都是值得肯定的。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有观点担心,《意见》会导致对教师行为约束的纠枉过正,还出现了对《意见》的不理解,甚至认为社会舆论对教师的不够包容,这在逻辑上很难站得住脚。《意见》出台的意义,不仅是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是对教师职业本身的保护。正视并正确处理教师的违规行为,有助于限制不良行为的“毒素”蔓延并将其从教师队伍中清除,对教师行业的良性发展是有益的。如果担心好的措施被滥用而跑偏,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制定合理的标准和执行方式,而不是反对规则本身。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实际上,无论是为了防止《意见》被滥用或是因缺乏硬约束沦为纸上谈兵,合理的标准和可靠的执行方式,都是必须的。适用终身禁教的严重违规行为有哪些,什么行为达到什么程度对应怎样的处理,都应当具体列明,有细致的标准和执行方式。同时,还应该阐明学校在面对疑似教师违规行为时,有检举及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查处的责任,否则应有连带责任,毕竟,此前为了不影响学校“声誉”而变相纵容包庇严重违规教师的情况并不罕见。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此外,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亦应考虑周全,例如,很多国家对于有教学关系的师生恋是明令禁止的,这是由于在权力关系之中,很难判断亲密关系是否夹杂“潜规则”的因素,也可能为性骚扰及猥亵行为提供借口。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另外,《意见》提出以负面清单的形式细化教师职业准则,并建立共享有关违法信息库,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负面清单遵循“法无禁止即允许”的理念,有利于清晰具体地列出违规事项,避免规则被滥用和误伤。另一方面,将教师的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留存记录并共享,有助于防止有相应行为的教师异地复出。不少国家和地区禁止聘用有性犯罪记录的人为教师,正是希望从源头上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保护。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开除有性骚扰行为的教师,对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师终身禁教,期待《意见》的出台能让这些保护措施成为常态,为学生和由师德的教师提供更好的保护。D3w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