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认定工伤”凸显冷漠的惰性思维

作者:卦哥家 2020-07-28 08:55:53 阅读:
———————————————————

  近期,武汉一位昏迷多天的抗疫护士,未被认定工伤,引发热议。据了解,疫情防控中,突发疾病且遇工伤认定难的医务人员不止她一人。由于不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他们的工伤认定之路不够顺畅。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应综合考虑在抗疫特殊时期,以工作原因为关键要素,实行工作原因推定原则。(7月27日《工人日报》) 

  武汉这位昏迷长达100多天的抗疫护士,原本指望能获得工伤认定,享受相关工伤保险待遇。然而,她至今未被认定工伤。而疫情防控期间,突发疾病且遇工伤认定难的医务人员还不止她一人,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在工伤认定环节卡了壳,让这些“最美逆行”的抗疫英雄心寒,政府相关部门缺乏人性化不说,于情于理都难显公平。笔者认为,“机械化认定工伤”的做法,看似公事公办,实质上就是一种懒政行为,凸显出了冷漠的惰性思维。 

  疫情防控期间,许许多多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长时间战斗在抗疫一线,与新冠肺炎病毒作斗争,拯救染疫民众的生命。为此,一部分医务人员致伤致残,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上演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武汉这位护士因抗疫昏迷多日,按理说,人社等部门应该尽快为其办理工伤认定手续,让她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获得政策和社会的一份关怀。但现实却让人如鲠在喉,工作人员机械化“恪守”工伤认定标准,对昏迷抗疫护士的工伤不予认定。而此现象并非个案,如今年3月,湖北仙桃市三伏潭镇卫生院医生刘文雄抗疫期间在家猝死,其从未被认定工伤到最终认定工伤的过程,也曾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抗疫医务人员工伤认定难,确实令他们心寒。 

  工伤认定强调“三工”要素,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才能认定为工伤。昏迷抗疫护士等医务人员,如果不是直接“倒”在抗疫现场,按照“三工”要素就很难获得工伤认定。然而,抗疫特殊时期,医务人员往往24小时待命,他们长时间连续工作,身心疲惫不堪,容易诱发突发各种疾病,或不慎染上新冠肺炎病毒,他们不可能刚刚好就“倒”在抗疫现场,如果强调所谓的“三工”要素,将导致他们无法认定工伤,于情于理都难显公平。这种现象凸现出冷漠的惰性思维,不仅缺乏人性化温情,实质上也是一种典型的懒政行为。从表面上看,工伤认定是严格按照标准办事,其实是毫无责任担当的机械化工作方式,这样工作作风要不得,相关监督部门必须予以及时纠偏。 

  人社部等四部门日前发出通知规定,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和相关工作人员,因为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或是因感染新冠肺炎导致死亡的,明确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已不局限于8个小时工作时间和医院等抗疫场所,人社等部门不能机械地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应根据抗疫的特殊情形和工作方式,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灵活对待,医务人员凡是因为“抗疫原因”致伤致残或死亡的,应特事特办,在工伤认定中予以特殊关照,最大限度保护“最美逆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样,既符合工伤保险的立法宗旨,也能真正体现工伤认定的公平公正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人们的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工伤认定的“三要素”理解不应机械化,应当以“工作原因”为关键要素,实行“工作原因”推定原则。因此,人社等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尽快修订和完善《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条款,出台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工伤认定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Xfz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