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高峰设计的道子AI智能系统,不仅能把齐白石作品模仿得惟妙惟肖,还能自己创作国画。这位出过个人画册的另类计算机博士,曾频频遭遇朋友要画,为了节约时间,他设计了这个程序来替他画画。(新京报9月12日)
从办公领域到艺术领域,从围棋世界到诗词歌赋,当今社会的AI技术,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此时,有不少人说,不必担忧AI在艺术界的渗透,“缺少灵魂”的AI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然而,这不过是偷懒和危险的想法,未来的AI国画不一定比人画的差。
在知名动画短剧《爱,死亡和机器人》中,有一个名为“齐马蓝”的故事。故事主角齐马,起初只是一个清洗游泳池的机器人,随着科学家主人持续将他升级改造,他从一个小小的家用机器人“进化”成了一个不断追求艺术巅峰的知名画家。
随着他深入追求宇宙真理,他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后来,在展示他最后的作品时,他关闭了大脑,抛下了多余的组件,又变成了那个最低级的“洗泳池机器人”。完成了从“胸无点墨”到“登峰造极”“超凡入圣”至“返璞归真”的艺术历程。
国画风采用顾恺之的“形神论”说,重在“以形写神”。就目前来看,“AI+国画”能画到“形似”,却未到“神似”,恐怕还远远达不到“国画大师”的水平。然而,面向未来,AI可在人类的“帮助”下,凝聚大家所长,不断累积绘画技巧。
眼下的AI国画看上去“不伦不类”,却也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只不过,不少人往往用刻板的眼光看待AI,进而忽视了本身的特色。
同时,AI可以在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可以凭借其超强的计算力和不受生死束缚的机械形体,达到人类未能达到的艺术领域。由AI创作的艺术作品,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对象,我们不能轻视AI在艺术领域带来的变革。
一个优秀的艺术大师,往往是从模仿他人作品不断学习而来的。AI能临摹大师的画作,其学习速度已经超过不少专业画师,总有一天能给世人带来艺术界的惊鸿之作。
面对AI的强势入侵,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和反思,重视AI的艺术产品,哪怕是最低级的画作,都有机会挖掘出“不属于人类的风格”。向低级的AI学习,也可能领域不俗的韵味。
AI+国画:谁的写意可称惊鸿?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