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满城书香,为务工者留一阵乡情

作者:卦哥家 2020-06-27 09:46:26 阅读:
———————————————————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今天(6月25日),一份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短短130多字,瞬间在网络上热传,很多网友深受感动。留言的主人公,是在东莞打工17年的吴桂春。(澎湃新闻网6月26日) 

  据报道,由于疫情的影响,吴桂春工作的鞋厂停工,无奈之下他打算返乡。图书馆则是他在东莞除了工厂、出租屋之外,去的最多的地方。十七年的务工生涯,有近七成的时光在图书馆渡过,图书馆俨然成了吴桂春的“第二个家”。事实上,他的留言之所以能感动众多网友,也在于灌注了浓浓的“乡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不难想象,十七年前的吴桂春初来东莞,最需要的除了身体上的落脚之处,还有心灵上的栖身之所。图书馆虽然没有美食佳肴,却能提供取之不尽、分文不取的精神粮食,配合相对舒适、静怡且没有任何背景限制的公共环境,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久居常呆的好地方。 

  有人说,心之所向,即为故乡;心之安处,即为桃源。许多城市外来务工者之所以对所在城市缺乏归属感,原因之一也在于缺少“生活感”。众所周知,读书是一种没有生活成本、没有时间限制、没有交际压力的生活方式。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将心灵寄托在一个可以读书的地方,图书馆让吴桂春顺利融入了东莞。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前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21.4平方米,资源十分丰富。图书馆若能面向城市外来务工者的精神需求,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方面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建议大型图书馆以“家”为主题,完善馆内配套设施,通过浓厚居家读书的阅读氛围,吸引城市外来务工者来访。例如,提供免费水源、廉价餐食、简易床铺及简易洗漱用品,以居住便利吸引务工人员长时间阅读;开辟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化消一些外来务工者的拘束感;举办务工者读书交流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找到同乡书友,激发读书热情。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书也能为一个人留下精神空间。作为一类社会公共资源,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弥合社会隔阂上发挥更大的力量,让城市外来务工者因图书馆找到归属感!
GLU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