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奉“排雷书单” 不如“亲子共读”

作者:卦哥家 2020-06-26 10:37:51 阅读:
———————————————————

  最近一则“童书内容里充斥暴力血腥、美化自杀等内容”的帖子刷爆了社交平台,更有一个“排雷书单”跟着疯传开来,在这份书单中,北猫所著的《米小圈》、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沈石溪的《狼王梦》和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纷纷中枪。(6月25日《北京日报》) 

  孩子的阅读应该是美好的,是没有任何“杂草”的,是远离暴力、自杀之害的,于是也就有了家长们自发的“排雷书单”,这初衷是不错的,但书单中的一些名作家的名著被列入,显然是“敏感”过度。与其一味地信奉“排雷书单”,不如享受“亲子共读”。 

  写给孩子读的书,的确是要慎之又慎。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伦理道德意识,要把普天下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受伤害。但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儿童读物中也不可能有不涉及到血腥、暴力、战争等描写。诚然,在描写过程中要注重正面导向,防止孩子消极模仿不良行为,但不能因为涉及到暴力就一概将其列入“排雷书单”,这不仅会造成孩子阅读层面的“狭窄”,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一个儿童作者不敢呈现给孩子“坏”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失职,这样容易将孩子带“偏”,给了孩子一个“谎言”世界,这也是在“害”孩子。 

  儿童阅读的书籍中出现“雷”,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能够让孩子对现实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级阅读的方式,比如哪个年龄段读什么样的书,分得清楚,这样既避免孩子误入“雷书”,也让家长能够放心让孩子阅读。孩子参与阅读,是提前经历、模似经历人生,是在丰富人生,提高对世界对现实的认知。不管是从儿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角度,都不应该给孩子一个完全“干净”的世界,也不能给予一个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阅读,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是将孩子的心灵封闭在温室里,一旦孩子长大后遇到了挫折,又如何能够安然面对?生活的世界是复杂的,孩子受到的教育不可能全来自儿童书,一边儿童书没有“雷”,另一边生活中处处是“雷”,这会让孩子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如果孩子无法战胜挫折,就认为孩子是因为阅读了“雷书”,这也是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做法,是在推脱自己的责任。孩子需要得到真正的成长,孩子也不能在温室中成长,“排雷书单”给不了孩子完全“干净”的阅读,况且,任何形式的“排雷书单”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雷”全排掉,再全的“排雷书单”也会挂一漏万。孩子还小,家长无论多忙,都该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享受亲子共读时光,既可以增进感情,又能够及时挡住所有的“毒草”,让孩子能够理性地面对阅读,面对现实的世界。
jh5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