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叶永烈于2020年5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这个消息瞬间引发无数网友悼念,纷纷表示“逝者安息,老先生一路走好。”(5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叶永烈说过:“……我属于‘煤球炉’式的作家,点火之后火力慢慢上来,持续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从11岁点起文学之火,一直持续燃烧到60年后的今天。”称自己为“煤球炉”式作家,生动而形象。现在,虽然他走了,但是,他留下的“热烈”精神永在。
对文学创作的热烈激情。11岁时,叶永烈写了一首小诗投给家乡的报纸,发表了。他备受鼓舞,从此爱上了文学。大学时虽然读的是理科,但并没有放弃文学写作。这种对文学的热烈激情,激励着他坚持从事文学创作,不管遭遇何种挫折,不管遇到何种磨难,始终有一种热烈的激情。在长期的写作中,叶永烈养成了思路通畅,一气呵成的习惯。其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写成,很少有写了一半重新再来的,经常会有人惊讶于他旺盛的创作力。正是这种对文学创作的热烈激情,成就了他科幻创作、纪实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创作。激情成就大业。
对人生创新的热烈追求。叶永烈创作,不仅有一种热烈的激情,而且有一种对人生创新热烈的追求。“当时,化学分册第一次出版是176个‘为什么’,采用我的是163个。”叶永烈曾回忆,化学分册写完后,别的分册编辑也来找他写,包括天文、微生物等等,“我来者不拒。”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后,叶永烈有了点野心:要写“大一点的东西”,于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诞生了,这是青年时代对创新热烈追求;他曾编导了许多有影响的科教片,其中,《红绿灯下》在1980年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除自身创作之外,叶永烈主编了十余种科幻小说选集,如《中国科学幻想小说选》《中国惊险科幻小说选》《中外科幻小说欣赏辞典》《世界科幻名作文库》等等。叶永烈还写出长篇小说“上海三部曲”,是从纪实文学到长篇都市小说的转型之作。这是他创作上的不断创新。叶永烈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对创新热烈追求的一生,创新思路,创新作品,创新人生。
对广大读者的热烈担当。叶永烈是一个对自己负责,对文学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人,他有对广大读者的热烈担当精神。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叶永烈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这些宝贵的资料对读者研究他的作品,他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后人更好的认识他,理解他,这种对广大读者的热烈担当精神让人称道
叶凋落,烈永在!叶永烈走了,但是,他的热烈精神已经通过它的科幻小说、纪实文学永远雕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丰碑上。
叶凋落 烈永在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