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岁的淘宝店主吴杰(化名)没想到自己的“刷单窟窿”会越来越大。从2019年10月开始,他就在微信放单群里发布“刷单广告”,承诺每单返现1%。“刷客”们纷纷按照要求下单、付款、确认收货、打上好评,再和吴杰联系返款时,却不断地被拖延,最后被拉黑、踢出群聊。“刷客”们最终只得选择报警。2019年11月13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派出所将犯罪嫌疑人吴杰抓捕归案(据4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店主用刷单的方式制造网店销量假象,以吸引更多网购者进店消费。而“刷单客”则来自社会上一些既想轻松挣钱法律意识又极为淡漠的年轻群体,他们中间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家庭主妇,为了刷单的佣金,甘愿与一些网上店主同流合污,共同实施欺骗消费者这一难以见光的灰色职业。应当说,无论是发布“刷单广告”吞噬“刷客”下单费的店主,还是与店主坑壑一气的80多名“刷单客”被骗,用坊间的话说,都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而已,既不值得同情,同样都需要受到法律制裁。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大多都有体会,通常都会选择平台主页面排名靠前、销量大、好评多的店家进行消费,很少会想到这些看似“好评如潮”的旺铺,其中居然还存在是靠“刷单”制造的“虚假繁荣”。实际上网上刷单早就不是新闻,以刷单为职业甚至因为刷单而被骗的案例也已不鲜见。却不曾想经过这几年不断整治,尤其是电商平台对刷单行为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存在刷单行为的店铺和职业“刷单客”非但没见减少和收敛,反而形成了由“商家、掮客、刷客”共同组成的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大有“无店不刷单”的流行趋势。
商家靠“刷单”,而“刷单”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甚至刷单广告“满网飞”,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违法的成本太低和“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从报道中也不难看出,虽然平台对于刷单店铺发现就“封”,但对于“刷单客”而言,面临的平台处罚和法律风险基本为零,只要不遇到吴杰这样的店主,确实“足不出户动动手指”每月就有数千元的进账。而事实上“刷单客”也极少会遇上蓄意套取下单费的“无良”店主,因此也才会有众多人愿意当“刷单客”甚至对店主毫无提防。
应当说,通过刷单造假的店主和从事刷单获取佣金的“刷单客”,其行为不仅都涉嫌扰乱市场秩序,也应被视为一种共同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即便出现刷单被骗,因为存在行为违法的这个前提,“刷单客”权利同样也不受法律的保护。不仅如此,警方还应同时对店主与“刷单客”分别进行依法处理。鉴于网上刷单现象日趋严重这一现实,仅靠平台处罚或行政处理已经难以遏制和起到震慑作用,笔者认为,在对严重个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还应担当起“扫地僧”的角色,用监管这把“扫帚”,常态化的对网店刷单行为进行“清扫”,既不允许刷单乱象的存在,更要避免“足不出户的轻松工作”给社会造成的误导,用事实来教育广大青少年,从业走正路,赚钱需合法。
刷单弄出“一嘴毛”监管需做“扫地僧”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