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红星新闻记者从河南原阳官方获悉,针对河南原阳县盛和府小区施工现场“4名儿童被埋”事件,该县相关职能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事发现场联合调查组一名相关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事发后经调查,已初步认定为伤亡案件,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这是起刑事案件。”(4月20日《红星新闻》)
目前被控制接受调查的7人,包括该项目法人代表吴某、项目经理、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及涉案司机。经初步判断,可能因土方压埋窒息死亡。
虽然,目前悲剧发生的具体细节还不得而知,在现有的线索里,我们还看不到“真相的全部”,但是这是一起严重事故,甚至可以用“这是起刑事案件”来定性却是不争事实。目前,已经有7人被控制接受调查。然而,再严厉的追责,再严厉的惩罚,都不能换回4条逝去的鲜活生命。哭天抢地的痛苦,撕心裂肺的泪水,于事无补。
面对这起事件,我们需要更多“真相挖掘机”。
需要违法施工的“挖掘机”。事件发生过程中,有一点是不能放过的。记者从原阳住建局获悉,涉事未获得施工许可证,3天前曾被责停工整改。一份文件显示,街道曾下发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治理行动通知。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没有获得施工许可,是如何施工的?既然后来已经停工整改了,何以还是在施工?为何当地的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治理没有发挥作用?这一个个疑点,背后有多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管”?
需要安全隐患的“挖掘机”。退一步说,即便是获得了施工许可证,也未必就不出事。因为施工安全标准根本就没有落实。据媒体报道,工地上围栏有多个豁口,且围栏底部与地面有缝隙,宽处连成人都可以钻进。其实,我们的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工程漏洞,即便是获得了施工许可的工程何尝不也存在这种情况?经年累月发生的“施工井口吃人”现象,不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吗?复工复产需要“加速度”,但是不能是“假安全”。
需要社会反思的“挖掘机”。有些话题不想说,是因为容易刺痛人心。然而,有些话题又不能不触及,因为实在是有“共性”存在。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进入工地?自然是工地存在漏洞。然而“监护”又是如何做的?“监”和“护”一个都不能少。涉及未成年人的悲剧,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安徽省郎溪县警方发布通告,此前走失的10岁女孩杨某婷被12岁男孩杨某某侵害遇难;大连13岁男孩性侵未成杀害10岁女孩事件。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未必能避免所有悲剧,但大部分悲剧应可避免。家长疏于监管,何尝不是悲剧发生原因之一?
隐患的坑,不能总是拿生命去填埋。这种隐患既包括社会的,也包括家庭的。
隐患的坑,不能总是“拿生命去填埋”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