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这段时间,不少网友在家“云逛”博物馆,意外被“代言人”圈了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萌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观复博物馆的观复猫……这些憨态可掬、萌趣十足的“代言人”在拉近和观众之间距离的同时,像真人“爱豆”一样,顺势推出周边文创产品,让粉丝大呼过瘾。
博物馆推出拟人化动漫形象,并不新鲜。近期,他们之所以走红,是占据了“天时”“地利”及“人和”的结果。“天时”是因疫情催化的网络生活,使民众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屏幕中的动漫形象;“地利”是博物馆的名气赋予了“代言人”最强的文化底蕴;“人和”则在于动漫形象本身所具有的可爱感与时尚感。
萌熊、唐妞、唐寅、观复猫、故宫猫等等,这些动漫形象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暗含了十足的“设计感”。唐妞用“微胖”,释放出憨厚可爱的亲和力;唐寅用“懒散”,展现出“享受生活”的时代味;而萌熊、观复猫、故宫猫则吸引了一众“熊控”和“猫控”。
这些乖巧可爱的“代言人”与正统古板的博物馆,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萌”,这也正是时下吸引年轻人关注的最大“萌点”。其实,与其说是博物馆带红了“代言人”,不如说是“代言人”扩大了粉丝群。
面向年轻人讲述历史不需要“一本正经”,这一代年轻人更喜欢轻轻松松地感受历史。走入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海量的信息。传统文化若想在互联网文化风潮中占据鳌头,持续传承下去,贴合下一代的审美趋势,打造出更富有流行色彩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形成“吸睛点”,才能让年轻人“带在身边”想得起,记得住。
所以,博物馆“代言人”的活动范围不能局限于“云博物馆”或文创产品,他们必须走到博物馆的展品和游客之间。例如,邀请知名“声优”动漫配音演员,依托“代言人”形象,将展品的信息,用生动的故事“讲出来”;例如,与知名动漫企业、小说家合作,灌注热血、玄幻、爱情、搞笑等元素,制作博物馆专属的动画连续剧,吸引和培养粉丝群;例如,与当地小学、中学沟通,让动漫形象走进校园,与青少年互动。
“代言人”能让博物馆“火起来”,博物馆则要让“代言人”“活下去”。各大博物馆不妨像打造动漫明星一般,打造“代言人。让中华历史也能成为“流量明星”。
博物馆用“代言人”萌化历史的心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