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训练师让AI更亲近人类

作者:卦哥家 2020-04-15 21:07:56 阅读:
———————————————————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训练师。据了解,这是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二批新职业。而最新分析显示,预估到2022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国内外相关从业人数有望达到500万。(《科技日报》4月15日) 

  依照《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定义,人工智能训练师指的是“使用智能训练软件,在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他辅助作业的人员。”很多人说,人工智能训练师是AI的老师。可实际上,人工智能训练师也是为AI服务的“园丁”。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将AI直接投入市场,并不能实现快速的学习。于是,有人转变思维,像种菜一般培育人工智能:先在育苗盆中,种下一颗种子(产品雏形),在育苗盆中人工进行精心培育(训练阶段),为它浇灌各类“训练集”和各类“测试集”,等待AI产品发展成熟后,再移植到市场,投入应用。人工智能训练师对AI产品初期的培育至关重要。 

  虽然AI技术已普及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AI与人类用户之间的隔阂依旧明显。例如,我们与智能客服对话,客服难以理解我们愤怒的情绪;例如,我们划屏“刷抖音”,可总是找不到此时此刻我们最想看的内容。AI技术若想真正地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图灵测试”,亟需要人工智能训练师的“投入人性”的训练,让“无肉体智能”更理解“肉体智能”,让用户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AI的智能与人类的智能是不同的。从表面看,人工智能训练师是向AI单向灌溉知识,但全面看,人工智能训练师的本质责任则是促成人类与AI的相互了解。我们在训练AI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AI,改善AI ,创造AI;而AI在理解人类的过程中,构建出更符合人类生理及心理需要的AI产品。也就是在这样一来一往的过程中,AI成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孩子”,AI越来越像人类,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可能不仅仅是培育一个高效、强大、灵活的人工智能产品。他们还需为人工智能脱离训练后的自主学习,打造一个趋近于“阿西莫夫三大定律”的底层伦理框架。引导人工智能产品主动帮助人、维护人甚至教育人,为产品的用户提供最具有人性和人情的服务。此时此刻,AI产品就不会出现类似“大数据杀熟”“AI诈骗”等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 

  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不是打造一个“中文屋”,即提供一个能回答所有中文问题的无智能无情感机器。而是让AI更理解人类,让AI更富有“人心”和“道德”。
232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