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各项工资保障制度的集成、定型和法治化,为实现根治欠薪目标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条例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农民工工资支付各环节责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开启了我国依法治理欠薪的新阶段。
每到岁末年初,农民工欠薪问题就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基层政府,大量的农民工堵在政府大门口,令基层干部焦头烂额。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民工欠薪的治理力度,也出台了具体的防范措施,总体上缓解了农民工欠薪问题,但在一些地方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农民工欠薪问题。如何才能根治农民工欠薪难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出台起到了法治利剑的作用。
法律责任更明确。农民工欠薪问题之所以难,根本问题还是治标不治本,也就是出现了欠薪问题才去想办法处理,结果费时费力,并且效果并不好。国家以条例的形式对农民欠薪问题进行责任厘定,把欠薪问题提升到国家法治的层面去处理,给欠薪企业和欠薪单位施加了更强大的责任压力。针对拖欠行为,条例亮出了法治利剑。对违反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逾期不支付的,向劳动者加付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赔偿金;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有了这把法治利剑,农民工欠薪问题必将得到规范治理。
惩治对象更精准。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对于这个顽固的农民工欠薪问题,既要在法律责任上进行弹压,也要在经济责任上进行重罚,并且还要做到精准有力。条例对其他变相拖欠农民工工作和损害农民工利益行为,对单位进行重罚之外,还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罚款。惩治力度不仅更大,而且惩治对象更精准、更到位,这是条例的一个亮点。谁要是还想打擦边球,还要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仅单位要被处罚,而且相关责任人也要被受罚,把握关键环节,直达问题病灶,才能发挥法治利剑的威慑作用。
干部责任更严厉。农民工欠薪问题有企业和单位的问题,也有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主动作为问题,无论是条例的执行,还是政府工程领域的欠薪问题,都涉及到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如果不能有效实施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如果不能全面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那么欠薪问题也将难以根治。条例坚持“刀刃向内”,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违规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除依法承担责任外,还要约谈建设单位负责人,并作为其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把农民工欠薪与干部实际利益结合起来,这就倒逼各级干部主动履责,农民工欠薪问题也才能做到有效治理。
磨砺法治利剑治理农民工欠薪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