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骗”背后有四张灰色“底片”

作者:卦哥家 2019-12-23 12:20:27 阅读:
———————————————————

 年底进入“照骗”横行时候。日前,宁波鄞州警方通报了一起关于“照骗”的案件。涉案金额虽然不大,但产生的连锁反应可不小,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网恋碰到“感情骗子”,破财又伤心的案件频频发生。12月21日下午,宁波市反诈中心发布提醒,“照骗”已发案95起,造成损失186万元,建议网友注意陷阱。(12月22日《宁波日报》) 

  “照骗”横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位宁波网友网恋了一年多,对方的头像是“美女照片”,发来的资料是“美女图片”,而被骗了9000元之后,才发现网恋情深的竟然是一位男青年;一位男子加了一个叫“悲伤的我”的“女性微友”。也是相谈甚欢并确立恋爱关系,之后“女子”以想来宁波看他为由要钱。最终结果又是惊呆众人——所谓的“美女”是“抠脚大汉”。 

  “照骗”横行,是借助了网络时代实施的。每一次“抠脚大汉”都能“如鱼得水”,都能“轻松诈骗”。监管部门的每一次提醒都是善意的,然而,这种“照骗”现象却一直萦绕在百姓生活之中,是行骗“照旧”进行。治理“照骗”横行,需要先洗出背后的灰色“底片”。 

  灰色“底片”之一:“头像使用”失去规矩。对于QQ头像、微信头像使用,是没有任何规定的,想使用什么样的头像就使用什么样的头像。男性可以使用“女性头像”,女性可以使用“男性头像”。如此这般才有了“抠脚大汉”伪装的“网络美女”。应给“网络头像”使用立个规矩,最起码应该确保“性别正确”,也就是说应该像身份证那样表明“性别”,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注册需要验证身份证,是可以确定性别的,只要规定“虚拟账号”必须是“真实性别”就可以了。 

  灰色“底片”之二:“技术拦截”存在漏洞。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微信群,都有不少“冒充美女”的骗子。治理“照骗”现象,还需要网络运营商实现到位的技术拦截,凡是涉及“网恋”的,凡是涉及“信息”的,都应该在技术上梳理拦截。 

  灰色“底片”之三:“处罚打击”有点手软。当骗子获取的利益远远超越被处罚的风险的时候,才有了“照骗”横行。对于此类骗子的打击需要提升标准,不能只看到诈骗数额,还要看到带来的危害。处罚不能总是挠痒痒,而是要有“痛感”,处罚严厉了,得不偿失了,也就有畏惧感了。 

  灰色“底片”之四:“龌蹉心理”害了自己。很多所谓的网恋不是真正的寻找爱情,而是在寻找刺激,寻找一夜情,这样的心态恰恰给“美女骗子”留下了滋生的空间。自己受骗的时候,也该反思一下,究竟是谁把自己推入了骗子的陷阱里?何尝不是自己的纵身一跃害了自己? 

  不要轻信网上发过来的图片和视频,谨防甜言蜜语背后的陷阱。“照骗横行”,不能总是在漏洞里“照旧行骗”。
uGV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