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武昌实验小学、武昌实验寄宿小学、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纷纷设立“爸爸接送日”,成立“好爸爸联盟”。提倡每个月逢8的日子让爸爸接送孩子,组织爸爸家长会、爸爸亲子日、爸爸才艺比拼等活动,让爸爸们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展示出更多的“父能量”。(3月9日
《武汉晚报》)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接送孩子的,妈妈或爷爷奶奶占据大多数,爸爸仅有13%。可见,本应在家庭教育中担负重要角色的爸爸,却常常缺席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武汉一些学校设立“爸爸接送日”,其初衷就是增强爸爸的教育责任感,乃至塑造孩子的阳刚之气。
的确,教育子女、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能全依赖妈妈,爸爸也应有相应的责任。然而,客观上,中国家庭教育中素有“男人挣钱、女人顾家”的传统,再加上在工作、社交上,男性的负担较重,家庭教育和接送子女上下学的负担,就偏移向了妈妈这一角色。可是,这样对女性未必公平;同时,也不利于塑造孩子的阳光之气,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从这一点看,我们非常支持武汉中小学设立“爸爸接送日”。
显然,“爸爸接送日”过分强调了爸爸的角色,有可能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造成伤害,网友的这份质疑和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如今,单亲家庭已经比较常见,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本来就非常敏感而又脆弱,处处回避父母的话题。所以,有爱心的老师,都会了解班级单亲家庭的情况,在施教过程中,认真呵护单亲孩子的心,避免触及父母的话题。比如语文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尽量绕开《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等之类指向明确的作文。
学校要轰轰烈烈地开展“爸爸接送日”活动,呼吁爸爸尽责,这本身没问题,但也应提防“父能量”变“负能量”。想想看,那些没有爸爸的单亲孩子,他们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诚然,学校没有强迫,不会强人所难。可即便如此,单亲的孩子依然躲避开痛苦的回忆,毕竟,学校在倡议,班级在比拼,同学在炫耀,处处都有“爸爸”的影子,在提醒单亲的孩子——你没有爸爸!他们还没愈合的伤口,又一次遭遇撕心裂肺的痛。
“爸爸接送日”的好意不容置疑,然而,此举也能在不经意间,唤醒单亲孩子的痛苦回忆,学校不能也不应当忽略。笔者认为,涉事学校应当在事先的调查中,巧妙地嵌入单亲家庭的调查内容,并且在开展“爸爸接送周”时,做一些策略性的安排,避免刺激单亲孩子。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无论做什么,都应考虑周全,体谅单亲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
“父能量”虽好,但也需提防“负能量”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