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需完善评价体系

作者:卦哥家 2019-09-25 13:04:15 阅读:
———————————————————

      昨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出席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和亚洲学院成立仪式时透露,为了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必须让大学的“金专、金课、金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为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发声了。教育部将出台新规,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清理出教师系列。(9月24日北京日报) 

  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的现象一直存在,也备受诟病,而本次“大学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系列”的消息,表明教育部想改变现状的决心。众所周知,大学教授就是教师,而“教授”只是一个学术头衔。高校教授都是教师,而教师必须给学生上课实乃天经地义,是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 

  早在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提出,要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下来。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规定,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 

  遗憾的是,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上课没有实惠,盲目的“学术崇拜”已成为大学教师的一个重大顽疾。由于高校的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项目等要求很高,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使大学教师,包括能力更强且有教授职称的教师都在科研之路上狂奔。 

  科研成果决定着高校教师的收入和待遇,而教学仅仅是出于工作量的考虑。换句话说,高校最看中教师的科研成果而非教学,即使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只要有科研成果,高校管理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有这样的教师而自豪,因为评估高校的最大成绩,仍然是“看科研”。 

  教授往往有更多“科研资源”,承担着本校、本地乃至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任务。而搞科研,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人脉,于是教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争取项目、获得经费支持上,还要带领科研团队跑项目、出成果,如此,哪有闲暇给本科生上课呢?就算上课,也多是敷衍了事,甚至让博士生或硕士生顶替上课的情况都出现过。 

  可见,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问题还是出在了高校的评价体系上。评价体系出现偏差,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必然成为一种制度规定下的“负担”。虽然这次教育部表态,大学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系列,是一个明确而积极的新号,但配套的制度性规定,尤其是完善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必须同时跟上,否则,在科研成果仍是“压倒一切”的情况下,恐怕也会遭遇执行难,因为查证的权力仍在高校手里,有变通的空间。那么,对于出科研成果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高校能痛下“杀手”吗?
8OQ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