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银保监局表示,将不断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校园正规银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贷款办理门槛,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标准,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满足大学生正常消费信贷需求,以强有力的正规金融供给驱逐不良网贷毒瘤。(9月22日《新京报》)
对于湖北银保监局打造的“百亿校园贷款”项目,舆论一片叫好之声:给“学生贷”打开了“正门”,就能关死“套路贷”的“偏门”。学生获得的贷款正规了,减少了“被套路”的风险。
从理论上来说,投放“百亿校园贷”确实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涉及校园的“套路贷”越来越多,一些学生不经意间就落入“套路贷”陷阱里,几千元变成了几万元,几万元变成了上百万,给家庭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带来了隐患。正规的银行开展“校园贷”,可以让“套路贷”少了市场。
“百亿校园贷”虽然是正规银行推出的,可是这还牵涉不少问题:“百亿校园贷”就一点风险也没有?前几天看过一篇报道: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因为“少偿还了10元钱的助学贷款”,被银行列入了失信黑名单,以至于找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被公布出去。这样的结果显然也是尴尬的。
“百亿校园贷”固然是正规的贷款,但是正规的贷款并不意味着都没有问题。笔者对“百亿校园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担心:
如何确定是“学生刚需”?一般情况而言,在孩子求学期间,即便家庭再困难,家长也会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最起码学费是给够的,生活费是给够的,衣服、手机、电脑,就连话费单也是家长支付的。那么,到底何为“学生刚需”?比如,家长已经给了每月3000元生活费,虽然不多但维持生活开销还是没问题的。而有的学生认为3000太少,需要6000元才够花,这个时候银行就可以放贷款给学生?
一个方面是,有没有权力“背着家长”?既然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贷款,那么贷款的主体就是学生个人。也就意味着只要学生个人签字同意就可以了。问题是,家长不知道“学生贷款了”是不是合适?固然,大学生已年满18岁,可是在校大学生的家长依然是监护人,家长不知情之下就发放贷款给学生有点不合适。
一个方面是,若无力偿还“谁来买单”?既然学生以学习为主,既然学生不创造经济价值,那么这笔贷款该如何偿还?假如学生自己不能偿还的话,最终银行是不是还是需要找家长“理论”?让不知情的家长偿还贷款?
有的学生喜欢攀比消费,很难说都把“百亿校园贷”用在正常学习上、生活上。因此,如何报好关口十分重要。给学生贷款“开正门”,也别给家长“关死门”, 投放“百亿校园贷”,放贷的时候要不要告诉家长一声呢?
投放“百亿校园贷”,要不要告诉家长一声?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