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高中历史课助力年轻人讲武德

作者:卦哥家 2021-02-06 13:45:00 阅读:
———————————————————

 近日,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在历史课程高中阶段,该指南要求介绍传统武术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功理功法和武德,树立习武强身、保家卫国的国防意识,养成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2月5日中国新闻网) 

  马保国的“年轻人不讲武德”还在尬梗,没想到教育部的新规直接将其KO。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王庆民还在高中时代,那么他俩的比试将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马保国将不会在30秒钟的时间被王庆民3次打倒在地,他俩会遵从传统功夫点到为止的讲究,不会让马保国乌青着眼睑发视频控诉“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 

  教育部此举肯定不是融梗,而是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武术、传承武德。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维系着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止戈为武。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御敌进攻,能让人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气神。 

  当然,让武术进历史课程不是要让学生们直接习武,而是引领其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武化方式,以适应现实需要为前提锻造“阳刚之气”、磨砺意志品质。只是就像习武一样,神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武德需要一点一滴慢慢涵养。学校在推进武术进课堂的时,要摸着石头过河,逐步练好内功、巧借外力,助年轻人讲好武德。 

  要坚持文史不分、文艺一体,助年轻人内炼一口气。在推进教学中,要找准武术和历史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以文学、艺术等多形式进行粘合。比如,金庸武侠小说为例,无论是品读原著,还是观看影视作品,都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江湖文化”。比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仁义无双的萧峰、亦正亦邪的杨过等等,用鲜活的文学艺术形象让学生明白武德。 

  要坚持文体不分、内外一体,助年轻人外练筋骨皮。传承武术文化不能光是纸上谈兵,真刀真枪的练家子更能将习武之人的风骨外放。可以尝试和体育课进行合璧,把基础的武术招式纳入体育课程,例如太极、拳术等。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提供如刀枪棍棒等器械教程,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另外,还可以和武馆、武校等专业机构进行适度交流,让学生学习一些防身技能,掌握一点武技。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让武术进校园,让年轻人讲武德,值得期待!
SeQ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SeQ中国财经网|相信金融的力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