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周四签署《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令该法案正式生效。这是继宣布“外交杯葛”北京冬奥会后,美方针对新疆问题对华採取的又一强硬举措。中方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外交部,到新疆自治区人大、政府,均作出强烈回应,称“将视形势发展作进一步反应”。美国晶片龙头企业英特尔公司(Intel)近日给供应商发信称,“确保供应链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地区的劳工、採购产品或者服务”,在内地亦引起强烈反响。从近期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前驻美大使崔天凯等人的发言看,对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北京已有新的认识,对拜登任内及之后的中美关係发展已不抱幻想,但强调“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不打赌气仗,不打消耗仗”,似有新型“韬光养晦”战略雏形。
据报道,在本周一(20日)北京举行的“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王毅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方对目前中美关係的取态是:“要对话可以,但应当平等;要合作欢迎,但应当互惠;要竞争无妨,但应当良性;要对抗不惧,将奉陪到底。”在同一场合,出使美国8年的崔天凯说得更为坦率,他认为,中美关係的现状还会延续,因为“美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种族都很不相同的大国崛起”。他指出,“美国对华政策里面,其实有很强的种族主义的因素……美国势必会千方百计、不遗馀力地,甚至没有底线地对华打压、遏制、分化、围剿。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的准备,应对好中美关係今后的曲折、动荡,甚至是坐过山车的场景。”
拜登签法案针对新疆 王毅崔天凯连放重话
外交部官网全文刊出了王毅的演辞,现场录影片段显示,崔天凯也是全程读稿,而非临时“爆肚”,应该说,两人的发言都反映了官方立场。这显示对于拜登政府的连串举措,中方十分不满,已渐失耐心,不抱幻想。
自从拜登1月上台以来,北京曾经期待他会对特朗普时代的对华政策改弦更张。但事实是,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对华政策的遗产,只是在策略上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拉帮结伙,在台湾、新疆等问题上更变本加厉。中方终于意识到,对华强硬已是美国政治的主流,两党的共识。现在,崔天凯公开指摘美国对华政策中的“种族主义因素”,直指美国政治精英内心深处的黑暗面。这番话,令人想起两年前特朗普时代的国务院非洲裔女高官斯金纳(Kiron Skinner)的一番言论,她说:美中之间的竞争“是美国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情况”,“这是我们首次面对一个非高加索人种(not Caucasian)的强大竞争对手”。言下之意,当年美苏之争,还只是白人内部的制度、意识形态竞争,现在与中国的对抗,则是文明、种族之争。
经过中美高官在阿拉斯加、天津、苏黎世、罗马等的多番交锋、交涉,特别是习近平和拜登两次通话,中方向美方亮明“三条底线”,提出“两份清单”,终于促成滞留加拿大1000多天的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平安回国,双方同意重新为对方记者打开大门,并在军事、经贸等领域重启对话,意味中美关係在特朗普后期急转直下的趋势得到了抑制,但远未解冻。
理性处理Intel事件 新型韬光养晦战略
因此,王毅呼吁在尼克逊总统访华50周年的2022年,中美应重拾“融冰初心”,推动关係重回正轨。崔天凯也强调,对美斗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和战略全局”,应该尽一切可能,减少涉及中方利益和全局的代价和影响,“原则上,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赌气仗,不打消耗仗”。
像Intel这类跨国公司,宣示“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的劳工、产品或服务”,基本是政治表态,正如其中文致歉声明所言,是为“确保遵守美国法律”,意即受美国“政治正确”气氛所逼,不得不为。与做台独势力“金主”,实质伤害国家利益不同,该公司涉及的新疆产品和服务极为有限,影响甚微。对于这种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的被动表态,大可不必动辄上纲上线,口诛笔伐,甚至要将其逐出中国市场。
类似的跨国企业为求自保的表态声明,过去有过,今后还会有,今次外交部只是希望Intel “尊重事实,明辨是非”,低调处理。在中美博弈长期化尖锐化的大框架下,虽然民间舆论反应强烈,但当局者必须头脑冷静,既不值得大张旗鼓地反应,亦毋须每次都耗费精力去“反制”。 中国现正强调供应链的“强链补链”,尤应珍惜有利于提高自身科技水准的外资企业。对于商家,不光要看他们说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什么,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也是新时代的“韬光养晦”。若动辄对一些意义不大的表态性言论强力反击,就是崔天凯所讲的打“赌气仗”、“消耗仗”,最终不能“维护人民利益和战略全局”。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