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妥协的艺术并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公式。
所谓艺术,就是要掌握时机、民情、了解社会的诉求,审时度势而为之。
马来西亚大选如约在岁末年杪带来峰回路转,出人意表的政治戏码。酝酿多时的安华封相,在充满戏剧张力的情况下终于圆满结束。
如果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那这次安华可以称得上是把这门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
安华所领导的希盟选后只拿下82个议席,距离简单多数的112席尚远。就在人们更看好国盟的形势之际,安华却放下身段,与之前势成水火的国阵合作。要知当年安华被革职后,所发起的烈火莫熄运动,闹得沸沸扬扬针对的就是国阵政府。
不仅如此,这次他还与“宿敌”共享政权,让巫统获得六个部长职位。其中,贪腐官司缠身的阿末扎希更受委为副首相。不要忘了安华选前曾高调承诺决不容忍贪腐,此刻竟自我打脸,冒着辜负部分选民期待的风险,做出这等程度的政治妥协,确实不简单。
其实,在2018年的大选,安华放下与马哈迪昔日的深刻恩怨(包括被革职及被指控鸡奸,最后还被送进牢狱)拱他第二度当上首相,已经可以看出他是可以为了更大的目标而做出巨大牺牲妥协的人。
妥协这个词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可是政治妥协就没那么简单了,往往具有“为达到某些结果或得到某种利益而作出牺牲让步”的意思。
有些人认为,安华是为了一圆他的首相梦才做出一连串妥协。如果是这样,就把政治妥协的格局做小了。安华自己说,这次大选并非成就他的首相梦,而是一个改变国家制度的机会。
安华心里究竟怎么想,旁人确实不知道。但是对于他为了入主布城所做的政治妥协,一般支持者的看法还是很务实的,认为如果不能拿下执政权,其他都是空谈,因此妥协也是无可奈何的策略。
此时,扳倒让民众深恶痛绝的政府才是终极的目标,任何政治上的妥协如果符合这个共识,都是可以勉强接受的。安华的首相梦只是刚好和妥协的结果一致,如果妥协的结果只是单纯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这个妥协就失去了正当性,必招致唾骂。
安华妥协的艺术不仅于此。他当上首相后,一边强调严防贪腐,表明新政府不会批准未经招标的采购计划,另一边为了维持行政正常运作,稳定公务员军心,他也宣布不会挖掘之前的弊端或秋后算账。
“之前如果曾发生疏忽和违规事件,那已经过去了,我不想旧事重提,因为那已经成为历史。”
揭发舞弊,打击贪腐原本就是安华的竞选主轴,但他知道如果这样深究下去,可能会导致公务员体系血流成河。
安华对于妥协的拿捏很精准,他也很清楚他要打击的是上层官员和政治领导者,而不是小咖的公务员。
其实政治妥协在哪里都有。
前不久的台湾九合一选举,新竹市长候选人高虹安声势高涨,有望击败民进党派出的沈慧虹。当时国民党为了下架民进党,不惜放弃本党已无胜算的候选人林耕仁,转而支持高虹安。这在政党伦理与道义都说不过去,可是当这一政治妥协和大多数民众的诉求一致,仿佛就给了它某种正当性,虽然还是会与传统价值观不符,但怎么拿捏与选择就在于政治人物对这门艺术的掌控能力。
同样的案例,在马来西亚或台湾行得通,在新加坡却未必可行。例如本地对贪污舞弊一向采取零容忍的立场,它就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不容妥协。可见政治妥协的艺术并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公式。所谓艺术,就是要掌握时机、民情、了解社会的诉求,审时度势而为之。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