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安常挨批,最近尤其如此。
由东南亚10国组成的亚细安组织每年有不下四五百场大小工作会议和部长级峰会。几乎每次峰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与公报都要被观察家批评一番,因为连关切区域安全和成员国主权的问题,如南中国海领海纠纷,亚细安都只能是泛泛地发出和平喊话。
近期的缅甸政变和乌克兰战事则让外界又多两个诟病亚细安的理由。
缅甸去年2月政变后,亚细安被批没能向夺权的缅甸军队施压,停止暴力。亚细安和军政府就推进缅甸和解进程达成的五点共识也不见进展。
至于乌克兰战事,亚细安虽在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后的一周内连发两份声明,但除了表示关注,就是可想而知的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云云。两份声明只字未提俄罗斯,更未表达谴责,因此被批“无力”,被认为是亚细安分裂的又一力证。
本地研究员今年2月发布的《东南亚态势:2022》报告中,有近七成受访者就认为亚细安是“反应慢且不起作用”的组织,超过三成不赞同亚细安就缅甸问题的举措。
家中后院起火,自然不能任它烧着。缅甸动荡局势是区域安全隐患,亚细安难以置之不理。国际社会虽谴责缅军,但从地缘政治来看,化解缅甸危机不会出现在大国优先处理事项的清单上。大家更乐于把这个担子交给亚细安。
但亚细安可借力施压的渠道其实很有限。亚细安宪章没有驱逐成员国的条文,而亚细安核心原则之一就是不干涉成员国内政。2014年泰国军方政变,亚细安既没有公开谴责也没有干预。当然,泰国政变没有演变成流血冲突。
此次缅甸动荡,亚细安尝试居中斡旋,甚至为了施压而禁止缅军代表出席峰会,已是一反惯例。亚细安日后是否只要有流血冲突就会采取行动,还需讨论。但肯定的是,亚细安必须商讨是否要增添相关应对机制,并明确预期的成效。
至少以缅甸而言,指望亚细安结束缅甸动荡并不合理。缅甸自1948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宣布独立后,境内各方势力就已处于敌对状态。只有缅甸自己才能化解这些历史恩怨,促成全国和解。以亚细安在缅甸的成败来衡量亚细安的区域核心地位和存在价值因此不甚公平。
要评断亚细安的价值,须先回顾亚细安成立的初衷。
亚细安是在1967年由五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创立。当时冷战正酣,共产势力正在推进,亚洲多国处于政治动荡中。菲律宾、印尼和马国也因领土纠纷和马印对抗关系紧张,泰国从中斡旋,并产生了设立区域组织推动合作的想法。新加坡得知后,要求加入。
亚细安创始文件《亚细安宣言》简扼列出了组织的宗旨,即秉持成员国皆平等的精神,推动区域合作、和平稳定与发展。宣言也强调,亚细安坚决不让任何形式的外部干预影响国家稳定与安全,以维护符合人民理想和志向的国家认同感。
时任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签署宣言时,提醒成员国要同时从国家和区域层面思考问题。他说:“如果我们是认真的,而区域的存在意味着各国必须对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作出痛苦的调整,我们就必须作出这些痛苦和艰难的调整。如果我们不那么做,区域化依然只是个乌托邦。”
但诚如拉惹勒南指出,国家和区域的利益可能存在冲突。要成员国为了区域,牺牲国家利益,需有远见和政治威望的领导人游说伙伴。亚细安成立初期,区域有幸拥有一群这样的领导人,成功放大东南亚的声音,获大国正视。
可是随着更多国家加入,亚细安须平衡的利益已更复杂。加之缺少明显的领导者,亚细安常因顾及国家利益而牺牲区域利益。这在南中国海和乌克兰战事等牵涉域外国家的问题上尤其明显。因须达成共识,亚细安经常只能采取“最低基数”的反应,缺乏力度。
拉惹勒南理想中的亚细安,恐怕还是个乌托邦。但不尽理想,不代表一事无成。
东南亚很多元,包含多种政治体系、种族和宗教,各国的经历和经济发展步伐差距很大,预示着冲突和纠纷难以避免。但过去50多年来,区域国家间虽有摩擦却能和平共处。每年数百场亚细安会议提供的平等协商机会相信为此打下基础。这已是大功一件。
亚细安固然有不足之处,看似只是个“聊天室”,但换个方式去想,没有这个组织,东南亚势必更分裂。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