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愈飙愈高,联储局逾三年来首度加息,并打算于5月敲定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俗称“QT”)。美国长期量化宽松(QE)托市,疫情爆发后,QE规模变本加厉,然而另一边厢,由疫情、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所致的供应链问题未见好转,追不上疫下复常强劲需求。华府银弹照洒,联储局低估通胀,犯下重大错误,现在才亡羊补牢,摆出遏抑通胀鹰派姿态,全年加息至两厘水平,能否令通胀受控是一大疑问,至于大规模“QT”抽走市场资金,更无成功先例可援,稍有差池,借贷成本全线急升,更可能引发滞胀以至债务危机,近年举债过度的美国企业、家庭住户及发展中国家可能出事,未来一年环球市场危机隐伏,香港需要小心翼翼,管控风险。
美通胀恶化成因多重 全年加息两厘未必够
疫下美国力谷经济复常,去年增长5.7%,但通胀升幅更惊人,上周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按年劲升7.9%,40年最高。疫下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紧张,企业要高薪请人,物价与工资成本螺旋上升,打工仔薪酬追不上通胀脚步,粮食汽油价格飙升,打击民生。今年美国中期选举,倘若高通胀持续,民主党料遭重挫。压抑通胀是美国眼前要务,即使没有俄乌战争,外界都预期联储局本月出手,为加息周期揭开序幕。
昨天联储局宣布加息1/4厘,主席鲍威尔表示,今年将稳步加息,如有需要,步伐可以加快。根据议息声明及鲍威尔说法,联储局今年打算加息七次,意即每次议息会议都加一次,预料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由年初零息水平,调高至两厘左右。另外,联储局最快将于5月下次议息时,敲定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联储局这次加息决定,并未严重打击市场气氛。市场认为联储局终于对症下药,摆出遏抑通胀“鹰”姿,对经济利大于弊。在香港,金管局因应联储局决定,提高贴现窗的基本利率,至于与市民供楼等直接相关的按揭息率,暂时未有变化。
美国通胀不断恶化,与当局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失当有关。2008年金融海啸,美国量宽印钞救亡,透过大举买债,不断为市场“泵水”,美元热钱泛滥,楼股资产价格愈升愈高,联储局则因为买债,资产负债表急速膨胀,由海啸前约9000亿美元,扩大至数年前的4.5万亿美元。及至疫情爆发,华府无上限量宽托市,联储局资产负债表更暴涨至9万亿美元。特朗普及拜登政府大洒银弹,动辄推出上万亿美元的纾困或振兴方案。早在去年初,通胀已在升温,惟联储局和华府一再坚称通胀仅属短期,扬言全球供应链复常追上需求,通胀自会纾缓,事实却非如此。
联储局错判形势,近月终认通胀非短期,可是收紧货币政策仍是缓不济急。年初通胀“破七”,QE买债操作才正式停止,加息是收紧货币政策第二步,联储局亡羊补牢,全年加息两厘,严格而言只是追落后,谈不上出乎市场意料,更大问题是加息可以遏抑需求,却无法解决供应方面的问题,滞胀风险不能低估。疫情持续干扰全球供应链,华府拒撤中国货关税、多个经济领域与华脱钩,进一步加剧问题;俄军侵乌,西方制裁,美英禁俄油气入口,造成新一波“供应震荡”,华府一度找“独裁敌国”委内瑞拉求油,反映震荡巨大。最近俄乌谈判有进展,虽令油价显著回落,惟战争打多久仍是未知数,就算停火西方亦未必撤去制裁,意味油粮价格可能持续高企。
大举缩表乏成功先例 滞胀债务风险要留神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创办人达里奥数月前已质疑,联邦基金利率升至两厘,对压抑高通胀无济于事,也不会令投资者觉得债市吸引。联储局缩表“QT”,作为紧缩货币政策第三步,抽走市场资金,倘若力度够,理论上可以遏抑通胀,惟可能引发其他严重问题。有分析认为,联储局至少要逐步缩表2万亿美元,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缩表,并无成功先例可援,夜行人悬崖边走陌路,稍一不慎,可出大事。
长期QE令市场上瘾,联储局欲罢不能。2017年,联储局曾尝试QT,盼于数年逐步缩表约1万亿美元,未料缩了不够5000亿美元,两年后即因为货币市场资金紧张,以及美股暴跌近两成,不得不叫停缩表。当年缩表,美国通胀水平很低。现在联储局恐需进取缩表、进取加息,才有机会压抑通胀,市场会有什么反应,难以预料。
联储局进取缩表,债息很可能急升,借贷成本全线上扬,对于近年靠超低息环境借便宜钱过日子的大批美国企业、民众以至发展中国家,债务爆煲压力将大增。曾准确预测金融海啸的“末日博士”鲁比尼,去年中撰文指出,1970年代滞胀危机,导致美国严重衰退及拉美债务崩溃,现今美国以至全球债务水平,比当年高出很多倍,一场大型滞胀债务危机恐在酝酿,一个突如其来的“供应震荡”,可成导火线。
加息缩表起步容易推进难,华府能否同时兼顾通胀、增长、就业及股市表现,令人关注,达里奥认为衰退周期逼近,未来两年情况,或比今年更糟。当然,环球经济危机四伏,不代表最坏情况必定短期发生,当下环球主要市场气氛仍甚乐观,相信美国通胀可控软着陆,可是香港必须做好风险管理,除了留意美息变化、美元走势,也要紧盯环球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提防滔天巨浪突来。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