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第九任首相人选尘埃落定,人民公正党主席安华再次与大位擦肩而过,不禁让人感叹,安华真的没有当首相的命。
都说事不过三,但这已是安华第四次和首相宝座失之交臂。第一次是1998年当副首相时,被视为接班人的安华突然遭时任首相马哈迪革职,还因为渎职及鸡奸罪入狱。
第二次是2013年大选失利,无缘当首相。当时马来西亚民间反风正盛,以安华为首的在野联盟人民联盟(民联,希望联盟的前身)选情看涨,许多人都认为那是安华最有可能胜出及出任首相的一次,但民联最终还是无法打败国阵,安华只能黯然神伤。
第三次则是2018年大选与“宿敌”马哈迪合作,但希盟赢得中央后,马哈迪却无意遵守希盟选前的协议,在任相两年后交棒给安华,最终导致双方合作破局,引发“喜来登”事件造成希盟垮台,让慕尤丁坐收渔利,成为第八任首相。
这一次,安华又眼睁睁看着首相梦碎。尽管不少人感叹他仕途多舛而同情他,但这一次他无法圆梦,其实是意料中的事。
以党主席阿末扎希为首的巫统“官司派”,在冠病疫情严峻、国家经济困顿、民不聊生之际,不惜冒着被全民指责贪恋权位的风险推翻慕尤丁,为的就是要让巫统重掌首相职权。
尽管巫统内部因此四分五裂,阿末扎希也极力推荐自己人,而不是被视为亲国民联盟(国盟)的依斯迈沙比里,但在最后一刻,巫统上下还是不忘最终目标——夺回首相之位,因此不同派系能在关键时刻妥协,不让安华有机可乘。
不过,安华真的没有希望了吗?纵观马来西亚的政治史,尤其近几年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发展及派系斗争,答案是:当然不。都说世事无绝对,尤其是马来西亚政治,更是没有不可能。
依斯迈沙比里的新政府如何诞生,大家都很清楚。不管是之前慕尤丁当首相的国盟政府,还是现在依斯迈沙比里掌舵的国盟政府,都是因“喜来登”事件而临时组成、各有盘算凑合的政府。
这样的执政联盟,不稳定是必然的,说彼此之间各怀鬼胎也不为过。因此,来届大选已可预见国盟会分道扬镳,各方势力将重新洗牌,现在的盟友可能会变成对手,现在的敌人也可能会成为队友。一旦利益可以重新谈判,包括安华的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首相。
只不过对安华和希盟而言,来届大选要胜出的难度,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上一届大选希盟之所以能让马来西亚首次出现政党轮替,是因为有了马哈迪的加持。人民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但事实证明,“希盟+马哈迪”这套方程式行不通,什么“为了救国可一笑泯恩仇”都是口是心非,来届大选选民多半不会再上当。
眼下马来西亚的冠病疫情仍未缓解,人民对无休止的政治权斗厌恶之极,国家元首和马来统治者也表明,朝野须以人民利益为先,安华若真的还未放弃首相梦,此时该做的应是全力促成朝野合作抗疫。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谁是浑水摸鱼、投机取巧的政客,谁又是真的忧国忧民、以民为先的领袖,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自会在大选时作出明智的选择。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