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近海发生超9级的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和一系列灾害,日本官方称之为“东日本大震灾”。天灾无情,大震灾至今已造成近2万人死亡、逾2500人失踪、6000多人受伤,以及100多万栋房屋损毁,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天灾。
当年大震灾的次生灾害之一,就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不幸的是,10年后的今天,此前的天灾正在悄然向人祸转变。今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120多万吨的福岛核污水,稀释后直接排入大海,预计从2023年开始,并持续达30年之久。此决定引发日本邻国的强烈不满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笔者对此有如下观察和建议。
首先,日本方面企图蒙混过关,极不负责。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是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最严重的核事故。当年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到大海啸侵袭,造成站内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至今一直使用水冷技术,对核电站残骸进行降温处理,由此产生了海量的放射性核污水,截至去年已超过100万吨。
对于如何处理多达数千水箱的核污水,日本政府曾提出五种方法,即地层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释放、氢气释放和地下掩埋。不过,日本经济产业部最终建议将核污水稀释后排放入海,认为那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法”,因为“排放入海耗时最短,花费也最少”,这真可谓极其自私的算计。
东京电力公司一直对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详情讳莫如深,且大言不惭地声称核污水已经过多次“清理步骤”,消除了大部分放射性元素。不过,福岛核污水依然有较高浓度且无法消除的放射性氚,而且可能存在其他更加危险的同位素,如钌、钴、锶、钚等。
对此,日本心知肚明,却轻描淡写地不以为然。日本副首相兼财政部长麻生太郎就信口开河称,核污水“喝了没事”;复兴厅则推出“放射性氚”吉祥物。如此地视全人类健康风险为儿戏,实乃滑天下之大稽。
其次,西方大国选择冷眼旁观,令人失望。福岛核污水真的“无害”到可以直接排入海吗?日本当地渔民和居民的强烈反对就是最好的回答。有专家指出,含氚的福岛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会产生低强度的贝塔射线,并扩散至周边海域,有可能长期影响海洋生态和国际渔业,并危及太平洋地区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计。
据德国一家海洋科研机构测算,福岛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在入海后的57天内,就会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三年之后美国和加拿大就会遭到核污染的影响。
然而,美国并没有公开反对福岛核污水入海,一面明里暗里地为日本打气背书,一面又禁止进口日本大米、鱼类等产品;远在大西洋边的欧洲则选择视而不见,似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过,美国近期却吹毛求疵地极力批评中国火箭残骸坠落印度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一向标榜“人类卫道士”的西方轻重不分、有失公允的两种截然不同表现,背后的心机显而易见:日本是盟友,中国则是对手;盟友可以“防火”,却不许对手“点灯”。两相对比,西方虚伪的“双重标准”可谓显露无遗。
最后,国际社会应该团结一致,立场鲜明。东亚和东南亚等环太平洋国家已亮明态度。韩国坚决反对日本在未获得邻国理解的情况下,单方面作出的决定;中国则要求日本重新审视核污水处置问题,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污入海。此外,俄罗斯表示未获日本知会并严重关切;菲律宾警告“污染环境者必须付出代价”。
作为缔约国,日本有义务诚实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包括《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简称《伦敦公约》)、《防止陆源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简称《巴黎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虽然国际原子能机构已表态,愿以公正、客观、科学的方式,积极推进对日本核污水入海一事的评估和监督工作,但是国际社会有必要携手督促和确保国际原子能机构真正尽职履责。
战后的日本向来以科学严谨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示人,此次对福岛核污水的处置决定却令人大失所望。为了一己之私,日本已经决定将福岛核危机的“雷”甩给全人类,对这一行径,很难奢望人们会选择沉默以对地坐以待毙。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